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不少人总觉得,中职生只要埋头苦练好技能就可以了,文化知识似乎并不重要。而依据《上海高考改革方案》提出的建立职业教育“文化知识+职业技能”的升学考试模式,本市制订出台《中职学业水平评价办法》和《中职综合素质评价办法》。这也意味着,对中职学生来说,将迎来专业技能与文化素质的全面评价。新政将为校企带来怎样的改变?记者特意请企业和学校负责人对新政进行解读。
“中国制造2025”亟需高素质“蓝领精英”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网络发展与管理部经理白小璎
继德国工业4.0战略宣布以来,美国提出先进制造伙伴计划,日本发布机器人新战略。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当前,要想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机遇,实现转型升级并在全球续写“中国制造”的奇迹,培育高素质技术工人和“蓝领精英”显得尤为迫切。以汽车制造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为例,亟需一批文化知识功底扎实、专业技能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是关键的关键。这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需求。
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最终还是要靠一线的技术工人来实现和操作。上海市教委出台两个《实施办法》后,将对中职学校学生实施学业水平评价,并建立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企业对此非常赞同。因为从企业的视角来分析,两个《实施办法》体现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注重“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双轮驱动的积极导向,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此项改革通过对学生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4门公共基础科目进行全市统测,有利于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二是有利于职业院校能推进文化素质课能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水平;三是积极推进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学生软硬技能同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同步提高,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路径的有序发展。
文化知识让中职生用得上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校长邬宪伟
过去一些中等职业学校会在校内开设“升学班”和“就业班”,“升学班”课程教学主要倾向于开设文化基础课和升学所需的专业基础技能,重文化基础,轻专业技能;“就业班”的课程教学则主要倾向于专业技能课程,对文化基础课不够重视,虽然学生专业技能较强,但文化基础课薄弱造成学生后劲不足,影响了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发展。
此次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实施办法》及四门基础课程标准的试行,还原了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技能与人文素养两个教学目标的综合育人功能,可以有效避免部分学校课程设置中的功利性。同时,引导和鼓励文化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与案例来自于职业技能和生活实际,进而达到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相得益彰。
激励学生提前设定目标
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校长高国兴
按照以往的情况,中职学生一般要进入三年级才会选择将来的发展方向,所以刚进入中职阶段,学生往往漫无目标,在缺少学业压力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学习懈怠,甚至有厌学情况的发生。《实施办法》公布后,有了公共基础课程全市统考并且将来作为进一步深造入门的条件,将促使学校和学生进一步增加紧迫感。将激励学生在一年级时就确定发展目标,把目标设定提前。
第三方评价遵循客观规律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师徐卫东
对学生专业技能学习成果的记录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行业、企业、人保部门等有影响力的职业资格证书都可作为记录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将职业特性更多融入职业教育各环节的清晰思路,也遵循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
评价并非“一刀切”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师张文萍
学业水平评价没有实行一刀切,而是实施分层要求。除信息技术基础科目只设合格性考试外,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科目分设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适应学生不同发展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这样的评价方式,非常符合目前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特点。
网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