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试行首日,驶入合乘车道者寥寥,一如之前大多数人的判断。1月1日,市公安局发布公告,自1月2日起,沪宜公路(陈翔公路至叶城路)作为上海首条合乘车道正式启用。
每个工作日早晚高峰(7时至10时、16时至19时),除公共汽(电)车外,载客两人及以上(含驾驶员)的客车,也可驶入这条车道,包括载客出租车、校车和大巴车等;驾驶员以外的人员可以坐在后排。
载客两人及以上(含驾驶员)的货车,专用时段内不可通行。违规驶入车辆,处100元罚款。而其他时间段和以前一样,所有车辆均可正常驶入。
驾驶员知晓度不高
1月2日上午9点,记者在沪宜公路上看到,本来的公交专用道,已经印上了“公交专用道”和“多乘员车道”字样,比较醒目。站在回城南路口观察,之后的半个小时里,除了十几辆公交车驶入外,仅有3辆社会车辆驶入合乘道,其中,2辆还是驾驶员一个人。而在一旁的正常车道上,一些载客2人以上的车辆则排起了队,等待着绿灯通行。
“什么合乘车道,啥意思,听都没听说过。”司机们面对记者的采访,反应几乎一致。显然,由于知晓度不高,大多数驾驶员保持着早晚高峰不进公交专用道的习惯,导致合乘车道一如以往的“寂寞”。
沪宜公路(陈翔公路至叶城路)的公交专用道,全长8.2公里。“之所以选择在这段沪宜公路试点,是因为公交线路相对较少。”据市道路运输管理局设施运行处负责人樊鸿嘉介绍,设置合乘车道,除了希望进一步提高公交专用道的使用效率外,主要想鼓励和引导多人合乘,减少单人单车出行,降低车辆排放。但他也表示,未来是否推广到更多郊区路段,还要根据试点效果综合评估。
国内外都曾有过尝试
记者注意到,合乘车道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车道设置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之后,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也相继采用。
而在国内,已有多个城市为了缓解道路拥堵,也在试行这一措施。早在2012年年底,西安就在西大街竹笆市口至钟楼盘道自西向东方向设置了多乘员车道,要求车上必须3个人以上才能通过。
2016年8月,深圳将滨河大道(滨海白石立交至滨河下沙人行天桥段)由西往东方向主道最内侧一条车道,确认为多乘员车道,规定工作日的早晚高峰(7时30分至9时30分、17时30分至19时30分)期间,车型为核定载客人数9人(含9人)以下的小型、微型载客汽车,包括出租车、网约车,车内人数为2人及以上的,可使用该车道。对违反规定进入多乘员车道的车辆进行处罚。
在这些试点城市,多乘员车道的设立,对缓解部分路段的交通压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初期对违规者应“手下留情”
针对上海试点推出合乘车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交通专家认为,作为一种缓堵的措施,多乘员车道的作用在于鼓励大家选择合乘的方式出行,在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降低道路上车辆的总数,从而缓解交通拥挤,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可以做一些有益的尝试。”他如此表示。
《2018年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显示,上海目前实有小客车达511万辆(含上海注册及长期在沪外省市号牌小客车),城市道路总长度5317公里,每公里道路车辆密度居全国前列。小汽车的拥有量逐年增加,而道路的总长度增长空间有限,上海道路交通的压力显而易见。
在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推出合乘车道总体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初期对于违规驶入的车辆要手下留情,毕竟市民的知晓率不高,要设一个过渡期。
记者注意到,深圳在推出首条多乘员车道时,经过了3个多月的宣传、推广,并启动了一周左右的警告过渡期,才正式对违规行为全面启动处罚。
网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