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我学会用微信发图片啦!”82岁的马秀琴老人迫不及待地向四周的老人展示她的“学习成果”,站在一旁的李美娜欣然而笑。教会这个“80后”老人玩微信,23岁的李美娜用了整整3个星期。
与其他多数年轻人的工作环境不一样,李美娜每天接触的都是爷爷奶奶辈的老人。作为养老驿站的活动专员,她想方设法为老人的生活找乐趣,但这并不容易。她已经在这一岗位上工作了两年多。
在中国,正有越来越多像李美娜一样的大学毕业生涌入这一行业。当一群经过专业培训、20岁出头的年轻人与“银发一族”相遇,他们揭开了中国庞大养老行业的一角。
2019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扶持。李美娜工作的养老驿站,就是提供社区居家基本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途径之一。
“十一五规划”期间,上海市率先提出了“9073”的养老模式,即:90%家庭自我照顾、7%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机构养老。这也是现阶段中国众多专家推崇的养老模式。
李美娜说:“社区养老是9073中的7,这个数字会越来越大。”
为了让老人们茶余饭后的生活有乐趣,有更多与外界交流的方式,李美娜选择了年轻人最常玩的微信。她在养老驿站专门开设了微信课,已在老人中间有了一群粉丝。
张文老人是李美娜最认真的“学生”,每次总是带着笔记本来驿站学习。75岁的张文退休前是一名教师,她的笔记本上一行行工整的字迹,记录的都是怎么用微信发视频、发朋友圈。
“相处久了,李美娜成了老人们的“自家孩子”,“哪天要是有叔叔阿姨突然没来上课,我可担心了”。
300公里外的山东德州,21岁的李谡在9073中代表“3”的养老机构工作。作为红湖老年公寓养老护理员,他的一天从早上6点半为老人做卫生开始。
今年8月毕业于德州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一入职,李谡就走上了被院长徐宝营称为“最艰苦、最考验人”的岗位——失智失能老人护理员。
日复一日地清洁、喂饭、按摩照料中,最能让李谡感到安慰的,就是老人对他一声声“爷爷奶奶”有所反应。这位比一些老人的孙辈还小的护理员,陪伴在老人身边的时间也许多过老人的家人。
中国已拥有庞大老年人群体,且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17.9%,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数据显示,全国目前有4000万失能老人,对养老护理员需求是600万人。然而,目前实际从业人员只有30多万,存在巨大缺口。
毕业两年,李美娜同级的168人中,留在养老行业的不足三分之一;李谡同班5人中,只有他一个人走上护理员岗位。
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低,是年轻人从养老行业离职的两大原因。李美娜的大学室友做了两年护理员,因为长期弯腰工作,已经严重腰肌劳损。“钱少活多,影响健康”。
庞大的社会需求和急缺人才的现状已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印发《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政策、资金和项目等方面向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产业紧缺领域人才培养培训的院校倾斜,吸引学生就读相关专业。
“这个行业需要年轻人,我们有活力,也有热情。”谈起未来,李美娜和李谡的眼睛里,闪着期待的光。
网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