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运用人机合一的理念,提供更精准、更小创伤、更快恢复的微创手术治疗,多年来,造福无数患者。
而这家医院不仅开国内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之先河,于2009年成功实施全国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的肺叶切除术,而且多年来保持全世界手术总量第一。
据了解,从2015年开始,上海市胸科医院胸部机器人年手术数便超过600例,涵盖肺、食管、纵隔等胸部各类疾病,其中,肺癌、食管癌的机器人手术数量也分别保持全世界第一。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地区胸部机器人手术约为12000例,其中该院完成了近3000例,占比超过20%。
如今,为了使机器人手术在胸部领域得到更深入地运用和推广,胸科医院走上了探索国产研发之路,胸部机器人手术系统有望“中国制造”。
10年前一场划时代的手术
时间追溯到2009年,在上海市胸科医院手术室内,国内首例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术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当天为一个39岁的女病人顺利切除了一叶长了肿瘤的肺,清扫了8组淋巴结。
在当时,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相较于传统的腔镜手术来说,是一种全新模式。“手术安全吗?质量能保证吗?”院内专家承受了各方压力。经过多方学习探讨,以及医生与机器人的不断磨合,专家们终于在手术技术上有了底气。
当天上午10点,达芬奇手术正式开始了。在主刀医生的目镜内,一切都是立体的,达芬奇的灵巧双手被放大了10倍,一手是剪刀,一手是钳子,还能根据手术需求更换双“手”的配置。手术室内的大屏幕上,能够清楚地看到“达芬奇”的操作:解剖、分离血管、结扎。
这双手忽而变成血管钳,忽而又变成电刀,一“刀”下去,它能够同时完成分离、止血和结扎工作。40分钟后,“达芬奇”贴近了患者的右肺,准备将右肺上叶摘除。主刀医生小心翼翼,不断调整着操作,最终顺利将患者右肺上叶完整摘除,手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肺叶切除术的成功,奠定了上海市胸科医院在国内机器人手术的领头羊地位。
引领机器人外科治疗规范
近年来,该院的胸外机器人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形成了以具备机器人手术资质的高级职称医师为核心的医护团队,并致力于攻克各类复杂疑难手术。
2015年,胸科医院施行了世界上第一例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的左肺中央型肺癌双袖切除术。当时的患者老吴被确诊为左肺根部中央型肺癌,专家大胆建议,将全肺切除改为左肺双袖切除,尽最大可能保全患者1/3的左侧健康肺组织。
机器人手术团队充分应用“达芬奇”灵巧的机械臂和高清放大的三维成像系统,精准地切除了肿瘤病灶,并完成健康肺组织的吻合。手术的成功也很好地证明了机器人技术在复杂肺癌外科诊治方面的优势——用更小的创伤+更精准的治疗,使病人获取更快的恢复和更优质的生活。
同时,胸科医院不断拓展疾病谱,将机器人手术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目前,医院年达芬奇机器人食管手术已经超过200例,手术量居世界单中心食管癌机器人手术数之首。57岁的林先生就是机器人食管癌根治术的受益人之一,他在2018年被诊断为患了食管上段恶性肿瘤。
食管外科团队考虑到常规手术风险很大,决定为其施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食管癌切除术。主刀医生顺利完成了患者肿瘤的完整切除和周围淋巴结的根治性清扫。术后第一天,林先生就转回普通病房了。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胸部机器人手术的单位,胸科医院也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每年举办“上海胸科机器人手术国际论坛暨胸腔镜学习班”、“国际医学机器人微创论坛”等国际学术会议,将胸部机器人手术技术推广至更多地区。2018年,该院被授予“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中国胸外科临床手术教学示范中心”。
探索“中国制造”手术系统
经过近几年的前期探索,胸科医院如今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机器人手术的诊疗规范。2016年,由胸科医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瑞金医院、华东医院等,承担了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前瞻性随机对照人工智能技术与标准开胸手术治疗N2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这是世界上首次开展的达芬奇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治疗N2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该期别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一大福音。
2018年,胸科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进行医工交叉合作,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胸科医院临床联合研究中心”,进一步推动医疗机器人的研发和临床转化研究。
联合中心聚焦医疗机器人在心胸学科领域的医教研各方面,通过胸部手术、心脏介入、有创操作、内镜介入等领域的临床转化研究和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以及制定临床使用标准、开展临床培训等,实现医疗机器人胸部领域的研发新突破,以推进心胸专科医疗机器人研制应用的快速发展。
该院机器人手术团队还及时总结经验,分享与传播胸部微创外科领域前沿技术和诊疗规范。团队成员编写了《机器人胸外科:医海拾贝》,而由胸科医院肿瘤科(外科)团队共同汇编的《支气管肺癌机器人胸腔镜手术精要》也即将出版,进一步丰富了支气管肺癌机器人手术领域的学术成果。
网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