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上周,第五届全球创业周校园中心高峰论坛(GCC峰会)在沪闭幕,全国160多所高校中最具创新精神的70位创业类社团负责人齐聚上海,集中互动和交流,探讨高校创业社团如何延续可持续发展之路。
飞马旅创始人袁岳在采访时,讲述了如何通过两条线十大点来将“独立小我”完美过度至成功的创业者。几度、独立日、校校、一道等六位沪上知名创业家也齐聚峰会,述说自己对创业梦想的坚持。
一问一世界:释放“独立的小我”
对创业者而言,首先要做自己,并且创造前人没有的东西。飞马旅创始人袁岳在言及创业最重要的起点时,强调创业者需要找到“独立的小我”,并由此出发释放能量。
袁岳说,创业者在独立的基础上,去加强自我的感受力,去进行敏感创业。“做出产品后,要反思和去了解消费者和顾客真正的敏感需求到底在哪里。”
“为什么没有人来买?他们到底想买什么?为什么别家的可以卖出去而我的则出现卖难?”袁岳说,一问一世界,创业者最大的学问是问,从而发现区别。
他告诉记者,创业者要成功的第一条线就是怎样从一个普通人变为社会的人,从一个独立的自我到一个放大的自我,再到你今天有团队技能的操练到最后你要形成一个wellorganizedorganization。“团队的力量优于大我的力量,最后形成组织的阶段,而组织恰是今天影响社会和重构社会的关键资源。”
发现价值:挖掘更多校园“黑苹果”
“商业世界再大的领袖都由一块小小的砖头开始,也就是说创业者的起点在一件事,在这件事上证明你的专注、聚焦、资源集中和突破。”袁岳告诉记者,对于商业组织的诞生,首先是创业者要学会发现价值。
袁岳告诉记者,2007年他成立了上海第一个有限合伙的招募创投,成立初期,却发现他的合伙人都是投资界的牛人。“我尊敬他们。前后看了九个项目,其中有七个项目是我把关的,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些项目都是可靠的。2008年金融危机,2009年这些合伙人都说公司不行了,不行我们把公司卖掉吧。最后因为那么多人说要卖掉,于是我们就卖掉了。”
“卖掉后到目前为止,我看中的那7个公司全部上市了。”袁岳说,“所以从那个时候我就认识到了,所谓的投资人经验,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看中的所有的项目,都上市了。这就是为什么2011年9月,有了我们飞马旅的诞生。”袁岳说,学生群体中,有一小部分人,比一般学生有更强的社会意识,作为实习、创业、公益、社交等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早早地把自己训练成了一个高度社会化的人。“如果把一般学生视为‘青苹果’,他们则属于‘黑苹果’。”如今,袁岳希望通过自己的NGO———零点青年公益创业发展中心,把这些“黑苹果”因子放大,在校园催化并向社会输送更多的“黑苹果”。
“去年大致看了一下我们的‘黑苹果’,每年大概有2万多个积极分子,会产生800多个不错的项目。”袁岳说,在做公益的时候见到很多不错的苗子、接触到不同的人,这些都是很好的准备。“这种准备让创业者能够在以后创业的过程中变得从容。”
三思而后行:合理分配利用资源
言及校园“黑苹果”的力量,今年的GCC峰会上,也迎来一批从校园诞生的成功创业者。MetaLab创始人林贤杰说,他作为一名从上海交大高校走出的连续创业者,更致力于“linktechnologytoindustry”,为研发人员和产业界搭建一个展示和对接技术需求的平台,专注帮助企业和课题组完成协同研发技术对接,解决企业在研发中的技术问题。
另一位从高校走出来的90后创业者,“校校”创始人胡稼则是位在2011年从大学中途辍学创业的成功者,作为加润股权投资基金、嘉润诗歌基金发起人,胡稼如今产业横跨金融、公关展会、设计、房地产等多领域,他说自己本质上就是个商人。
胡稼说,“创业要三思而后行,资金、资源、技术,三项中至少需要有一个满足再着手准备,切忌心浮气躁。”
“创业需要合理分配利用资源,不是所有创业都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持,自媒体联盟是低成本的创业方向。”一道创始人、IBTimes中文网总编辑连清川告诉记者。
而另一位大二离开校园选择全职创业的连续创业者、“独立日”联合创始人易怀亮则说,尽管创业艰辛,但创业者需要学会感恩,感恩才会知足,知足才能幸福。
网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