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今天的语文生活空前活跃,也空前复杂。”在此次采访中,几位沪上纠错达人都提到了这个问题。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时代,新的词汇几乎每天都在产生,这很容易对汉语的本义产生冲击。而任何一个小小的语法错误,都可能因为公共事件的广泛传播而拥有成千上万的受众。
人们越来越依赖电脑和搜索引擎,提笔忘字、写错用错字词的现象层出不穷,人们在知识更新上的懒惰更是引发了更多语文差错的出现。那么,究竟如何医治这些文字痼疾?一周前,记者在朋友圈发起问卷调查,并走到上海的街头进行随机采访,试图找到其中的答案。提笔忘字,你碰到过没有?
网络语言频出引发更多差错
网络时代最大的特征,大概就是人们对电脑的依赖越来越大。而过度依赖电脑很大的一个危害就是导致许多人离开电脑就不会写字了。在此次调查中,记者共发出50份问卷,其中43位参与者表示经常会遇到“提笔忘字”的情况,这个比重达到了86%。而在他们的年龄和学历一栏,记者发现基本是18—40岁的中青年,而且多是有一定文化的白领上班族。他们往往手机不离手,或者长期使用电脑办公,基本都是键盘打字,很少手写文案。
更重要的是,他们十分信赖网络,认为键盘敲击出的字词就是正确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以去年刚刚公布的十大语文差错中的“不知所踪”为例,当笔者用键盘敲击出相应的拼音时,呈现出的是“不知所踪”而非“不知所终”。然而,根据相关语言专家的解析,结构助词“所”字后面应该加动词,“终”是动词,指终止、结束,而“踪”即踪迹,是名词,不能跟“所”字搭配,因此,“不知所踪”其实是错误的。
同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青苹之末”而非“青萍之末”,“捅娄子”而非“捅篓子”,“严惩不贷”而非“严惩不怠”,这些用词在调查中只有少数参与者答对,而在网页上搜索出的往往也非正确答案。在街头采访时,记者邀请了几位市民写出相关字词,多数人也是提笔忘字。加上网络语言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各类新词看得人一头雾水,许多谐音词语,比如“酱紫”、“打铁”等,让原本就对相关字词拿捏不准的人们更加晕头转向,更不要说是勘正错字了。
查字典成首选多数人轻视书写差错
快节奏的社会,语言文字差错层出不穷,但更需要引起警示的,其实是对这些差错的轻视。上周末,记者走进上海书城,随机采访了近10位市民读者发现,有些人虽然对一些字词的读音、解析把握不准,但很少有人真正去查证。多数人对待差错仍是一笑置之的态度,甚至有的读者会觉得那些认真追究错误的人还有些“不识趣”。
当然,也有不少人关注语言文字使用规范问题,但多数都是与职业需要有关,调查显示,经常关注语言文字规范问题的主要集中在语文老师、编辑、作家、播音员等,这些行业因为工作需要,对语文差错会格外重视。他们不仅自己关注语文差错,也会带动身边人参与纠错。而在查证方式的选项中,记者发现,有将近98%的人将字典作为首选,这在纠错达人看来是个很好的现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多数人并不知道,其实字典也在不断更新,不同版本的字典对同一字词的解释可能会有出入,有些字词的读音也确实进行了更改或调整。
加强文化自觉补出版短板严审荧屏白字
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一旦出现了错误,很有可能会以讹传讹,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可能会让无数人改变原来使用的正确语法。如何“医治”这些文字痼疾?纠错是其一。据了解,自2006年开始,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每年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目前已经坚持了13年,相关差错已有明显减少。
但这还远远不够,“咬文嚼字”还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尤其是讲学授课者,需要加强对语言文字规范表述的敬畏;一些文化名人、明星偶像更要引起重视,注意在公众场合的语言表述规范。而在此次调查采访中,许多市民也明确表示,之后遇到语文差错问题也会及时纠正。
此外,也有不少从业者表示,如今的许多语文差错仍集中在书本和荧屏上,需要加强对影视剧以及电视节目的审查标准,树立精品意识。书报刊编校质量也要跟上出版的步伐,不能为了追求利润,降低运营成本,反而应该更加重视编校质量,至少不能让编校质量成为出版质量的短板、语文差错传播的源头。
“纠错也不是抠字眼”“电视剧是语文差错重灾区”
网友程磊:汉字博大精深,是祖先留下的财富,不是要求所有人都背下《汉语字典》,但是遇到差错及时纠正,也是对母语的一种尊重。
市民卢女士:对于语文差错最应该在意的是媒体和公众人物,因为两者都具有传播者的身份。有些人以“文字工作哪有不出错的”等为托词,实则是在荼毒读者,应该意识到语文的纯正性、规范性和严肃性。
网友绿林好汉:“咬文嚼字”不是鸡蛋里挑骨头,纠错也不是抠字眼,指出白字和错误的读音,是为了更理性地传播汉字汉语。
网友小猪佩奇:不同地区,原本在遣词造句上就有一定差别,这恰恰是汉语言的博大与丰富所在,如为教学计,可以求“同”;如果作为文学作品,其魅力则恰恰在于“异”。
网友丹丹:电视剧中是语文差错的重灾区,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门类,许多影视剧的字幕中出现大量白字或读音纰漏,值得警示,应该好好被“咬一咬”,不能让电视剧成为误人子弟的“庸师”。
网友游戏队长:有些字词,虽然的确有差错,但字的读音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比如发酵的酵,就是1985年后才统一确定读法的,语言是一种自然选择,不必刻意纠正。
市民李辉:有些语文差错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但也有一些属于生僻字或专业术语,不是所有字都有纠正的必要。差错难免,不妨一笑置之。
网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