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便利、个性的自热方便火锅备受年轻消费者青睐,部分产品走俏成为“网红”。这种自热方便火锅靠谱吗?操作是否安全?昨天,市消保委对本市流通领域的自热方便火锅类产品进行了现场演示,并公布比较试验结果,3成样品食盒在加热后会出现变形。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自热方便火锅产品具有自发热持续高温的特点,关于该类产品本身及其内含发热包的安全管理问题,我国尚未出台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予以规范,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注水加热三成变形外部温度均超90°C
自热方便火锅主要是由食材、食材锅、锅盖、外锅和发热包组成。其加热原理是利用发热包内的物质与水接触,释放出热量,从而使得上层食材锅内的食物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本次根据市场销量,市消保委分别在线下超市和网络平台购买了包括“海底捞”、“小龙坎”、“大龙邁”、“三只松鼠”等品牌在内的自热方便火锅类产品共计20件,价格从16.9元至49.9元不等,试验项目包括外观及包装标识检查、锅体表面温度、发热包遇水反应释放气体、发热包二次加水反应等指标。
检测发现,20件样品在锅盖的顶部中心或外侧,均设有一个或两个透气孔。其中12件样品在外锅标注了注水线,6件样品没有注水线标识,2件样品标识较难辨认;有6件样品外锅底部有隔热设计;19件样品的发热包标称生产企业涉及4家,另有1件样品的发热包无生产企业信息。本次的20个样品外包装上均有相关的警示信息以及操作说明,警示信息内容少则3条,多则近10条,如“小心蒸汽烫伤”、“请勿让儿童独立操作”、“只加冷水”、“当手部弄湿时,请不要接触到发热包”、“免阳光直射”、“如需空运,请采用行李托运”等相关警示信息。
试验人员分别在外锅外部底面中心、外锅外部侧面水位以下、外锅外部侧面水位以上、盖子外部中心以及外锅内部底面中心5个点温度。测试按照样品使用说明要求分别注入95-328mL不等的水量,在相应反应时间内,观察到部分样品的初始反应比较剧烈,温度迅速上升。从各个点位的最高温度来看,外锅内部底面中心温度普遍比较高,均在90℃以上,最高达到121.9℃;而消费者比较容易触碰到的外锅外部侧面水位以上位点以及盖子外部的最高温度都在70°C以上,最高的达到90°C以上。同时,试验数据显示,底部有隔热设计的样品,外锅底面中心的温度要明显低于外锅侧面上部和锅盖部分,最高温差可达的30℃。
此外测试还发现,有6件样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食材锅底部变形,标称品牌为“咔咔莎莫小仙”、“蜀姑娘”、“老城南世家”、“辣个火锅”、“润成”、“百草味”。
“铝粉”起作用发热包属“危险化学品”
自热方便火锅为什么能够“自热”?在于其中的“加热包”。“氧化钙加水,形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形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铝反应,产生大量的热,生成氢。”中国化工学会会士、上海化工院检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商照离向记者讲述了“自热”原理。
原来,这些自热火锅加热包的两种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铝粉,含量均在40%左右,属于“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根据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的分类标准,自热方便火锅产品在运输中属于危险货物。而发热包中的铝粉,按照我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的规定,则属于“危险化学品”。
发热包遇水反应会产生氢气,浓度高于4%就可能爆燃,按测算,4包加热包遇水在4立方米的密闭车厢内就有爆燃风险。而如果吃完后将发热包丢在垃圾桶里,遇到湿垃圾中的水分,可能会产生二次反应并挥发热量。
消保委表示,目前关于该类产品本身及其内含发热包的安全管理问题,我国尚未有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建议相关生产企业把产品安全摆在最重要位置,最大力度消除产品风险。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尽早启动相关立标程序,统一产品安全性能要求和风险警示内容。
网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