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短短两年时间,知识付费“飞入寻常百姓家”,知乎、得到、喜马拉雅、分答等一大波知识付费平台走红,五花八门的产品不时掀起一波波热潮。然而,随着知识付费的走红,资本一拥而上,版权、产品打开率和复购率下滑等困境也凸显出来。许多人开始担忧,这个新兴产业还有多少发展空间?
碎片化同质化为知识付费降温
近日,知识付费的旗帜之一知乎被员工曝出开启了大量裁员动作。尽管公司方面辟谣称“事实为公司年底正常的人员调整和结构优化”,但舆论并未就此平息。以优质内容见长的知乎从2017年开始商业化,然而在知识付费领域的发展却并无突破性成绩。
同时,有用户向记者反映,原本期待从知乎获得高质量的知识与经验分享,但近年来,许多高票答案博眼球的嫌疑越来越大。“有一句调侃就是‘知乎,分享你刚编的故事’,很多答主的目的主要是来给自己做广告,宣传公众号,导致一些人真心来知乎求助,却不知道该不该相信疑似软广的回答。”知乎老用户韩信告诉记者,他认为知乎近年的内容越来越向今日头条、微博等社交产品靠拢。
不得不承认,知识付费风口已过,红利期随之在逐渐消失,甚至有人已经开始离场。比如,百度音频知识付费产品只生存了6个月,最后的更新时间则停在7月13日。再如,在分答社区运营了两个多月的papi酱于2017年9月11日也宣布了停更。
一位文案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知识付费的头部玩家要么能签下薛兆丰、高晓松这样自带流量的老师,要么能把一个不太知名老师的课程推成爆款。但随着知识付费类平台层出不穷,碎片化、同质化竞争反而造成了行业降温。“最疯狂的时候,曾经有三家平台同时找到我签约,一天要赶四五场付费‘谈话’。”该名资深人士透露,但如今,他的行程表早已不再满满当当。
“内容+服务”成新兴付费类别
“因为以往大家购买一款知识付费产品,往往是为了满足心理上的焦虑,或者被文案打动,实际上买了之后有多少人去听?有多少人把第一课听完?其实是寥寥无几的。而这也是很多同行所探讨的,知识付费的行业完课率不足5%的原因。”爱思益求职创始人兼CEO孙静博坦言,其实他本人也是认同这个观点的,确实2018年很多知识付费的行业公司并不是特别好做,但是他认为,这是因为2.0时代的产品形态不再受到市场追捧,或者不再受到用户所追捧。“反而3.0时代把内容做重,把服务做重,甚至用AI来去解决用户体验问题的这一系列新兴的知识付费产品,开始得到市场认可。”
“内容+服务”成为新兴知识付费的一大类,典型代表就是职前教育平台。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长,职业规划、技能加强等相关课程越来越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比如英语流利说,这家“年轻”的企业发展得非常快,短短4年就上市了,主要是以AI提升用户学习体验。这种深度陪伴式的服务,深度陪伴式的打卡会让用户产生相应的仿真学习感觉,从而提升完课率,进而提升复购率。
“使用英语流利说的用户,很大一部分是职场人士,还有一部分是即将毕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借此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以便获得更高的求职竞争力。”孙静博指出,英语培训其实就是职前教育中一项热门课程。
他补充,很多学生苦读十年,却因为信息不对称缺少职业规划或没有面试技巧而被优质企业拒之门外。而国内大学所设置的就业服务中心又普遍长期脱离社会实践形同虚设,无法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建议,更不要说真实的商业社会竞争情况。
这样供需的不平衡催热了职前教育。服务者通过“教育+互联网”模式,提升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整体技能,帮助企业找到合适员工,提高人才匹配效率。而这种近年来才开始体现出的需求,在欧美等国家很早就被纳入了教学体系,成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希望接受职前教育的受众大部分已经是成年人,他们的决策权更大,付费意愿更强。这就意味着,有需求的大学生,更有实力去购买课程。”孙静博表示。
职场类内容占比高达62.2%
根据阿里去年发布的报告,中国有知识付费需求的人约为5000万,其中最大的需求是职场内容,占比62.2%;职场里有两大刚需:求职、学习。全球最大的职场社区Linkedi在2016年就推出了LinkedinLearning业务,说明在招聘之外职场学习有很大机会。
根据果壳网《知识青年付费报告》,知识付费最大的用户群体是9后、就业3年内、从事计算机和互联网行业的青年人群。他们对于工作尚不熟练,且离开学校时间不久,学习动机和能力均比较强烈。极光大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观点,知识付费App用户年龄以20岁—24岁为主。
这部分青年刚入职场,一方面陌生的职场环境让他们手足无措,急需“过来人”传授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包括职业技能,还包括如何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如何和自己的老板沟通等。
有观点指出,在知识付费时代,知乎、分答这样的综合类商家,或许只是打开局面的前奏。现在需要更细分垂直的平台,就像聚焦互联网职场,课程都与求职、升职、加薪相关的职场教育。
网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