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共享餐厅、机器人咖啡店、无人便利店、快闪店……今年以来,这些“网红店”扎堆来到上海,见证着申城商业的“磁场效应”。然而,新业态、新模式带来了新奇,也带了一大堆监管难题。准入许可难以归类、专业许可缺乏依据、监管手段存在不适应……面对一个个空白点,是固守陈规,还是探路前行?
顺应企业创新,主动创新研发对策。黄浦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大调研深入一线,更新迭代市场准入门槛和有效监管模式,为“网红店”们合规合法申请执照提供便利,也填补了相应的空白点,成为上海全市借鉴的样本。
共享餐厅获经营许可
热门餐厅排起长龙,可你只要坐到附近的“共享餐厅”,点点手机稍等片刻,就有服务员端着那家餐厅的餐食来了。
这种全新的餐厅经营模式一开张便广受好评。或许很多市民并不知道,为了“共享餐厅”的注册许可,政府职能部门真是费了一番心思。
“最初,企业希望能发放‘共享餐厅’的许可证。”黄浦区市场监管局注册许可科副科长林敏华告诉记者,然而根据现有规制,根本没有涉及“共享餐厅”的经营许可。现有的许可项目也无法对该新业态做准确的归类,要不要发食品经营许可证,发什么食品经营许可证,都没有明确说法。
企业着急,政府部门也急。实地走访时,林敏华发现,“共享餐厅”的整个流程中,重在管控运输及统一餐盘的卫生保洁,不涉及餐食制作和处理,但设有自营的饮料吧台,对外销售自制的酒水和饮料。在市级监管部门大力支持下,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对各环节安全进行反复论证,以事前充分调研沟通取代事后规范,在许可办理、场所条件、设备设施要求、订餐App等方面加强指导,最终这家共享餐厅以饮品店的资格迅速获颁“食品经营许可证”,也成为了上海首家开业的“共享餐厅”。
机器人能否获得批准
前不久,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又遇上一个难题,这次申请发证的对象居然是“机器人”。机械臂从橱柜内拿出一个空的咖啡杯;随后移至原料架上,按照消费者的甜度要求添加糖浆;再将咖啡杯稳稳放在自动咖啡机的注水口下,牛奶和咖啡注入杯子后,机械臂再把成品送到服务员身旁……位于K11的这家机器人咖啡店,可谓全球首例。
黄浦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开始接到企业技术人员来登记窗口咨询时,他们还是比较惊讶:这是一个此前从未接触过的新业态,无论是工艺、流程还是安全性,在全市范围内也没有先例可循。
面对以前未接触过的领域,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并没有说不,而是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后迎难而上、大胆探索,力求在现行的法规下支持企业经营工艺、操作的创新,并报请市食药监局组织专家评审团对该店的食品安全予以评估,对其操作中的食品安全风险防范和机器使用中的安全问题提出大量建设性意见,如机械臂直接接触食品是否会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等。最终,企业在市场监管局的指导和帮助下,达到法律法规的要求,顺利获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开业经营。
“快闪”不能缺了监管
今年以来,不少“快闪店”在沪大量出现,这些快闪店通常只存在3-7天,容易形成短时间内人流、消费、资源的集聚。“快闪店”要是“闪”了,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该找谁?
对此,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及时创新监管模式,将关口前移,提前约请场地出租方、活动主办方等坐到一起,就快闪店活动的过程、形式及一些细节问题进行约谈,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需要监管做什么”“监管可以做什么”等工作切入口。
淮海中路市场监管所所长黄蕙告诉记者,以前的监管通常是发生了问题再去制止,现在职能部门则可以直接参与到快闪店活动方案的制定中,把控每一个可能存有隐患的环节。
网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