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不久前,《崇明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新鲜出炉。根据规划,到2035年,崇明区自然湿地保有率从38%提升到43%,森林覆盖率从23.2%提升到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5.2平方米提升到15平方米,水面率从9.54%提升到10.61%左右。“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目标,到2035年将基本实现,到2050年将全面完成。本报记者专访崇明区相关主管部门,解读倒计时2035,崇明有哪些经济发力点。
-垃圾分类-
一年投入2.09亿覆盖三岛
废水、尾料都能“变废为宝”
数字说2035:到2035年,崇明区开发边界内城镇住宅用地总规模约为32.0平方公里,城镇住宅总套数为25万套左右。
去年,崇明在垃圾分类硬件设施上的一次性财政投入资金达到了2.09亿。
“从2011年由市级层面要求,崇明从当年6月开始落实,这是一个慢慢循序渐进的过程。”崇明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陆瑾告诉记者,真正的全面普及从2016年开始,由崇明横沙乡试点成功,后自2017年6月27日开始,向全区铺开。截至2017年底,崇明区已基本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陆瑾告诉记者,崇明区和沪上其他区不同的是,社区城镇居民和市郊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需要分开分类,两种模式同时进行。“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涉及268个行政村,需要由保洁员使用垃圾分类短驳车上门收集,炎炎夏日每日不间断,平均一个保洁员需要收集近250户农户家庭。”陆瑾指出,设置一家两桶、干湿分离,户分户投、分收分拣、镇运镇处。“由保洁员通过垃圾分类短驳车收集,后经专项运输车运输至垃圾处理站,继而实现分类后的末端处理。”
生活垃圾分类能为崇明带来怎样的经济利益?
陆瑾告诉记者,废水和尾料都可作为再生资源再利用。今年,崇明正在推进将生活垃圾分类后的废水、尾料进行集中回收利用,实现资源再生、循环创新。“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可循环利用,通过生化处理末端产生有机肥,经过粉碎和高温压榨,形成有机‘尾料’。这些包含有机肥的有机‘尾料’,如经过市环境站的跟踪检测,在达标的情况下则可以实现‘还田’。”此外,而通过细管排放的废水,则可通过水资源循环系统“变废为宝”。目前,崇明横沙已初步实现了废水资源的循环使用。
在崇明东平镇的桂林社区,来自居民垃圾桶里的菜叶、果皮等湿垃圾,被切成小块装瓶,按比例加入糖和水,等上几个月自然发酵,就能变成环保酵素。再将环保酵素和皂液混合,倒入模具,变生成各式各样花色的环保肥皂。“湿垃圾不出村镇,还能回收再利用。”陆瑾说。而在崇明中兴镇红星村则建起了“暖心灶”,将回收而来的秸秆、树木枝丫、废弃木质家具、木板等作为燃料,由志愿者提供服务,每天供应公益热水。
-全域旅游-
一年创收12亿年增10%
开心农场和生态民宿成新亮点
数字说2035:2035年形成“1-7-10-20-X”城乡空间体系,即1个核心镇镇区,7个中心镇镇区,10个一般镇镇区,20个左右的小集镇镇区,X个自然村落。
随着世界花博会2020年落户崇明,鲜花产业将为崇明的旅游经济带来新的发力点。“旅游业是契合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的重点产业,也是惠民利民的重要抓手,旅游业发展得到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崇明区旅游局副局长郁涛告诉记者,近年来,崇明区积极推进旅游业改革创新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文旅、农旅、体旅等多旅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2017年,崇明区旅游接待达到576.3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2亿元,同比增加17.6%和10.1%。
“崇明旅游正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其中最大的亮点,就在于为生态旅游业打下基础。”郁涛告诉记者,上半年,《崇明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正式发布,按照规划,崇明将促进全域旅游要素整合,力争建成全域5A级景区,成为以“休闲”为特征的上海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重要承载地。“至2020年底,崇明旅游业增加值占地方GDP比重力争达到5%以上。”
盘活农村“沉睡资源”,开心农场和生态民宿将成为崇明全域旅游建设中的一大亮点。数据显示,崇明现注册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348家、农业企业327家、备案认定各类家庭农场533家、批复开心农场12家、评定博士农场1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亮点。
位于崇明庙镇的香朵开心农场,将崇明白山羊牧场作为了其生态养生的一大特色。而以“米”文化为主题,结合崇明本土的特色,民宿、儿童户外拓展、公园、自行车运动驿站、房车休闲基地、水上娱乐中心于一身,这样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的“开心农场”在崇明竖新镇东禾九谷创出了生态旅游的一大特色。知谷1984、西岸氧吧、野山民宿、黑森林等一批富有特色的“高配版”民宿,在崇明也逐渐“火”了起来。
通过对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体验式消费与休闲娱乐、科普、度假相结合,创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经过规划后打出品牌。崇明区旅游局和农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开心农场和生态民宿经营成果如何还未可知,但最看得见的数据就是农户的直接增收。以香朵开心农场规划占地面积200亩,区域内10户居民已签署租赁协议,农户平均增收逾2.7万元;而东禾九谷为例,其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区域内租赁民房17户,农户平均增收近1.5万元。
“全域旅游抓住生态亮点,也要利用资源优势,将体育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郁涛向记者披露,除了每年的顶级自行车赛事外,今年下半年,崇明还将有“摇滚马拉松(Rock'nRollMarathonSeries)”、“上海世界铁人品牌赛事(IRONMAN70.3SHANGHAI)”登陆崇明。同时,崇明还在积极推进陈际镇体育旅游特色小镇、绿华镇国际马拉松特色小镇建设。
-绿色农业-
打响农产品“崇明”品牌
将率先在稻米产业中寻求突破
数字说2035:2035年,崇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成率达100%,全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23.33平方公里。建成102.7平方公里(15.4万亩)高标准的蔬菜生产基地,标准化养殖面积控制在50.4平方公里(7.56万亩)左右。
崇明是上海最大的农村地区,拥有全市四分之一的林地、三分之一的基本农田,拥有全市最多的村落和最多的农业人口,是上海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也是上海重要的“菜篮子”、“米袋子”。“崇明应杀出一条都市现代农业的血路,闯出一条生态经济的新路。”崇明区农委副主任徐杰向记者指出,如何整合崇明的绿色农产品,打响“崇明”品牌并集中推广,成为亟待思考的课题。
“米香、菜香,也怕巷子深。”徐杰向记者指出,农产品从田间地头搭乘物流冷链,走进城市商超,缺的就是诸如南汇8424这样的“区域公共品牌”。
记者了解到,为了突破瓶颈,崇明区率先在稻米产业中寻求突破,推动从“售谷”到“售米”的转型升级。“今年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李强书记来到崇明,提出了‘不用化肥而用有机肥’的农业发展新方向,我区主动对标世界最高标准,在全区划定5家约1万亩生产基地积极推进实施无化肥、无化学农药的‘两无化’生产模式,制定了‘两无化’生产的崇明标准。”徐杰告诉记者,如今,身价不菲的“崇明大米”已对接“盒马生鲜”、“天天果园”、华联超市等“线上+线下”渠道开展营销。
“从大米入手,在种源准备、环境测试、生产指导、技术培训、智慧农业、品质鉴定等方面实现全流程管控和开放式监督,并与高端电子商务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发展订单农业,提升‘崇明大米’区域公共品牌的推广度和知名度。”徐杰指出,统一品牌、统一包装,以地域标识清晰的“区域公共品牌”统一发展,有利于打造“有实力、有特色、有文化”的区域品牌。
除了大米以外,清水蟹、白山羊、翠冠梨、优质柑桔都是崇明绿色农业的亮点。部分数据显示,2017年,崇明农业总产值约为57.32亿,其中种植业收入逾27.16亿。目前,崇明去年有白山羊年出栏14.82万头,水产养殖总面积8.5万亩,其中清水蟹养殖面积约6000亩。“试水大米之后,未来,这些绿色农产品都将建立绿色农产品联盟,让高品质、高附加值成为崇明农产品的品牌名片。而通过保种育种、种养技术提升等手段,则可以促成优质的崇明特色农产品提升品质。
网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