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中国长江入海口有着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崇明岛。新春时节,新华社记者走访上海市崇明区下辖的崇明、长兴、横沙三岛,见闻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新鲜事。
行业领先企业布局生活污水处理
崇明区三星镇新安村,村民杨汉生家屋后,出现了一座微型生活污水“净化槽”处理站。老杨和邻居两家合用的这个处理站,分别安装了排污管道,直通各家所有的卫生间、厨房。处理站地面陈设简单,只有一个配电箱、两个窨井盖。村党支部书记黄平打开第一个井盖,里面是待处理的生活污水,污秽浑浊;打开第二个井盖,里面密布管线、阀门、水泵、风机。大学生“村干部”余绪文捞出一只乒乓球大小的镂空黑色小球,里面贮藏专门处理污物的特种菌类,经过生物处理,污水变成清水。这样的“神奇”小球,一套设备里有几十个。
这套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承建商是中国中车集团,依托的是其高铁列车污水处理技术。三星镇党委书记龚霞告诉记者,全镇已有约1.5万户农家用上了“净化槽”。每套设备都通过无线网络与镇上的信息化网格管理系统相连,运行情况和净水指标在后台一目了然。在崇明,中国中车和上海电气、北控水务、远达环保等四家行业领先企业,均已布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崇明区水务局副局长许晓东告诉记者,在往年已完成的基础上,崇明今年计划完成余下的15万户,基本实现全区23万户居民全覆盖。
垃圾分类“非常难”,发动大家就不难
一个“农”字当头的地方,正在开展以往城里人才会关注的事:垃圾分类。这项工作发动力之大、覆盖面之广、推进度之深,令人印象深刻。
长兴岛鹭岛华庭小区是一个农民动迁安置社区。在小区门外草坪上,住在这里的大人带着小朋友利用废弃轮胎做成四个卡通形象——蓝色“啦啦”、黄色“吉吉”、粉色“粉粉”、橙色“蕾蕾”,共同组成倡导“垃圾分类”(谐音)的吉祥物。“大手牵小手,高手在民间。”长兴镇党委组织委员、区域化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梁作强自豪地说。
小区的垃圾房前,摆放着四个大垃圾桶,分别存放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人们倾倒垃圾不仅要分类,还要遵守上午、下午两个固定的时间段。每栋居民楼里,还都有一个专门收集废旧电池的不锈钢箱子。
“规矩”这么多,刚刚离村离土的居民,能适应吗?76岁的小区居民沈忠兰阿婆说:“不麻烦的,每天走动走动,还能锻炼身体。”阿婆身体康健、神清气爽。
垃圾分类是一件“非常难的简单事”,关键靠加强组织领导,党员干部带头,广泛宣传发动。鹭岛华庭社区“吾哩屋里”志愿服务工作站的墙上,贴着一百多位党员的照片,党徽庄严醒目。社区工作者周英说,这些党员志愿者是社区自治骨干,都一一对应服务楼组,实现了网格化、全覆盖。
记者在崇明三岛发现,家家户户、门前屋后、机关单位、商店企业,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随手打开查看,里面垃圾基本都能分得清清楚楚。每个镇、村、居民点的公示栏里,都张贴着各家“绿色账户”的积分和排名,“明星榜”上的居民笑逐颜开。
移风易俗:“乡贤”老茅的新任务
崇明区竖新镇时桥村,村民茅德忠把自家二层小楼的一层客堂间拿出来,挂牌成为村里“好邻舍睦邻点”。在竖新镇乃至崇明全区,这样的“睦邻点”布点繁密,已经实现村级全覆盖。
老茅是一位老党员、老乡镇干部,2015年退休后,主动与镇上对接,当上了村里“睦邻点”负责人。2017年来,他按照区里部署,重点抓了这样一件事:移风易俗、丧事简办。
移风易俗,重在人心。老茅先做了问卷调查。老茅说,“很多人其实不情愿大操大办,但碍于面子,互相观望。还有些做法,是在商家借机炒作下形成的。”
对症下药,丧事简办从这些方面入手:以前办丧事,家里要请乐班吹吹打打,花费几千元,现在村里为村民准备了哀乐;以前请“哭丧”代理,花费一两千元,现在提倡默哀,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以前出殡,过桥、过弯要撒黄草纸,漫天飞舞,现在提倡撒些白米,小鸟可以吃掉,不影响环境……
去年9月到今年2月,时桥村村民已经办了20场丧事,全部从简。
竖新镇党委书记陈尧说,现在农村有一批老茅这样的“新乡贤”,他们是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的一支骨干力量。在竖新镇,每个村都成立了新乡贤理事会,在基层党组织带领下,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除了丧事简办,崇明区还大力提倡:婚事新办——不送彩礼,不恶俗闹婚,不滥放爆竹,不铺排婚车;小事不办——生孩子、上大学、过生日、迁新居,亲朋好友之间一束鲜花、一个电话、一句问候,彼此轻松愉快。
网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