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聚街道各方资源,搭设了一个个学习展示的舞台。通过主题系列活动,居民们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生活质量,促进了居民区的自治。这就是已经走过了整整20年历程、目前已成为了芷江西路街道坚持时间最长、最具特色的品牌项目———“终身教育节”。
20年来,芷江西路街道的“终身教育节”曾7次获得上海市级荣誉称号,1次获得全国级荣誉称号。
帮助居民学技能上岗
上世纪90年代,受经济转轨影响,职工下岗情况普遍,芷江西路街道的居民也难以幸免。时任街道党工委书记的单竹君利用街道合并后的空余房屋,在永兴小马路旁的办公楼上开出“学习超市”,鼓励下岗居民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谋生新技能,帮助他们走上再就业之路。
辖区内曾有一个女居民,因为下岗,想在家门口违章搭一个铺子做点小生意。遭到街道的阻拦后,她直冲单竹君的办公室,进门二话不说就把办公桌上的用品扫落在地。单竹君听完事由后,不仅没有责怪,反而对她说,其家对面的闸北区中心医院正在扩建,将来会产生不少护工岗位,如果她有兴趣参加街道举办的医务培训班,也许能走上再就业之路。
单竹君事后悄悄透露,起初自己对该居民能否考出上岗证也是将信将疑。不料几个月后,她真的考了出来。单竹君也不食言,马上联系医院,女居民如愿上岗。又过了几个月,有一天,女居民特意在街道门口等候单竹君下班,专门前来告知医院即将建造南大楼、以后将需要大量护工的信息。这一举动让单竹君颇为感动,也让她看到了女居民通过学习教育后脱胎换骨的变化。
今年已经70岁的单竹君告诉劳动报记者,当年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终身教育节”应运而生
好事传千里。芷江西路街道就业上岗的名声越来越响,连附近虹口区的居民也都慕名而来。在那个时候,单竹君就善于充分利用街道的资源,和辖区内的单位联合办班,获得相应上岗证书后在社区单位上班,俨然建了一条就业流水线。
事实上,下岗再就业只是街道办“学习超市”的一个触发点。通过进一步调研家访,街道发现辖区内居民的整体文化程度不高,文明修养普遍欠缺,同时街道干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于是,在办岗位技能学习班后,街道在各个居委会中根据居民的特点,各自开办特色班,鼓励居民学文明修养、学文化知识、学业余爱好……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街道干部的学习氛围也蔚然成风,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专、专升本的干部都可以享受学习休假和报销的特殊待遇。
由此,“终身教育节”应运而生。1998年,上海乃至全国第一个“终身教育节”在芷江西路街道诞生了。
每届都有一个主题口号
今年68岁的社区居民朱克强,是“终身教育节”20年来的见证者。当年朱克强是上海烟草公司印刷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好学的他在街道终身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在工作之余报读了夜校,考取高中文凭后也走上了管理岗位。以后,年近50岁的老朱报名“经济管理”和“工商管理”两门课程,获得了“全国经济师助理”证书。退休前,老朱又先后取得了“高级后勤管理师”和“绿化园艺技师”证书。如今,退休后的老朱是一名市民巡访团队员和优秀志愿者。老朱感叹道,自己能有今天的收获,离不开街道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
芷江西路街道社区发展办主任陈彪告诉劳动报记者,如今,芷江西路街道“终身教育节”集聚了辖区内的各方教育资源,每一届都亮出一个主题口号,每一届有主题(专题)活动和常规活动的有机结合,课程与活动的有机结合,搭设了一个个学习展示的舞台。据统计,去年全街道参加各类学校学习的居民逾10万人次。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走进了小区、楼组和家庭。“终身教育节”已成为了芷江精神最核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并完成了从节庆式活动向延续全年的活动方式的转变,实现了人群全覆盖。
网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