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打开支付宝,扫乘车码就能“刷”的一下,快速进地铁站,出站时再扣除车费,无需兑换零钱和排队购票。明年初,你拿着“手机零钱包”就可以快捷搭乘沪上17条轨交线路。未来,你可能连手机都不用掏出来,仅靠刷脸,就能直接进站。
最近,支付宝在公交领域势如破竹,连下三城———上海、广州和厦门。而在半个多月前,马化腾也频频为微信支付站台,屡屡亲自演示用微信支付搭乘地铁、公交。
支付宝和微信为何突然紧盯公共交通?
支付宝微信交通大作战
在本月上旬厦门公交接入支付宝之前,支付宝分别与上海地铁和广州公交达成了合作。在广州,包括BRT快速公交在内的4000辆车已经正式支持支付宝扫码乘车。在上海,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和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签约,语音购票、刷脸进站、智能客流分析系统等多项技术首度亮相。
据了解,支付宝于2013年提出“未来公交”概念,当年11月接入12306网站。公开资料显示,支付宝已和全国10多个城市达成合作,其中杭州武汉两城市的公交车已经全线覆盖。公交之外,在上海和北京地铁,支付宝也部分实现了二维码进出站的功能。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上半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支付宝的市场份额为53.8%,微信支付和QQ钱包为代表的财付通则占有40.3%。此前,马化腾频频为微信支付站台。11月16日,参加与广州地铁集团的签约仪式;12月1日,出席重庆长江索道签约仪式。他还出席了和合肥公交、深圳巴士集团、深圳通公司的相关签约活动。
分析人士认为,交通是高频次、高黏度的支付应用场景之一,智能票务是出行的源点。本质上,微信和支付宝仍是在进行支付场景的抢夺。
技术突破助力移动支付
公交地铁被很多人称为“出门要带零钱的最后一个理由”。行业人士表示,此前公交地铁未能大面积接入移动支付,是因为一般的移动支付技术,并不适用于公交地铁。
对公交地铁场景来说,最大的技术挑战是网络稳定性差。NFC技术(近场通讯)本来是一个不错的选项,布局得也早,但由于所涉及环节多,产业链长,以致最终发展并不顺利。2015年底,支付宝研发了双离线二维码支付技术,并于2016年8月在杭州率先实现刷手机二维码乘车。这一技术让支付速度可以达到0.3秒,还可以实现“先乘车后付费”,目前不少公交地铁公司开始接受这一方案。
同样,小马哥的腾讯乘车码也实现了双离线二维码支付,即便手机和闸机均无信号,也可轻松完成刷卡。
除阿里和腾讯不停地跑马圈地之外,银联也在开始参与。相比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银联的支付方式更加多样化,包括银联手机闪付、银联二维码支付和银联IC卡闪付等。
刷脸或成终极进站方式
目前来看,扫码进站还不是终极进站方式,未来,用户可能连手机都不用掏出来,仅靠刷脸,就可以直接进站。正在研发中的上海地铁新型进站闸机上,就新增了一块屏幕,用户经过屏幕时,几乎无需停留,屏幕就已依托阿里巴巴人脸识别技术,完成了人脸识别,开启闸机,供乘客通过。
除了移动支付、人脸识别技术,阿里巴巴还展现了另两项前沿技术———多模态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和智能客流分析技术。前者首先应用在了地铁语音售票机上,以往乘客需要清楚知道目的地在哪条线路、哪个站点才能自助购票,而现在,利用模糊查询方式,你只需通过语音对售票机说出目的地,如“我要去东方明珠”,售票机会自动推荐坐到哪一站,乘客扫码或刷脸支付即可完成购票,全程不过数秒钟时间。
而智能客流分析技术则能基于视频识别技术,替代肉眼,观察车站的客流速度、密度、拥挤指数等,同时结合地铁列车运营信息、外部天气信息等,预测未来流量变化,帮助地铁工作人员进行客流疏导、应急调度、危险防范等,保障乘客安全。
为什么都盯上了交通?
公交地铁是城市交通出行的最重要方式,自备零钱或使用交通卡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惯例。随着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在公交领域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拓宽了无现金社会的疆域。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中国公共交通每年客运量为1500亿,平均每天有超过4亿人次出行。应该说,公共交通成为最后的必争之地。
交通支付场景争夺的大背景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数量、活跃程度增长的变缓。从社交场景、电商场景走到线下支付场景,成为微信和支付宝的共同选择。从滴滴、快滴之争,ofo、摩拜之争,到如今的地铁、公交之争,都是为了通过线下支付提升线上的用户数量和活跃度。
无论是支付宝和其生态的多维创新,还是微信支付的流量连接,对于用户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因为出行变得更简单,更便利。移动支付方式替代实体公交卡,能让人们在国内任何城市自由地乘坐公交出行,也有助于加速全国一卡通建设的进程。
网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