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莫奈展,让购物中心营业额增长20%,商业租金提升70%,销售衍生品3960万元。昨日发布的2015年《商业空间艺术主题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一线城市购物中心内的艺术主题业态正快速发展,成为吸引客流的特色之一,这类艺术展示每年潜在租金收益达71亿元。
艺术为购物中心吸引客流
在购物中心,我们正越来越多地见到艺术展览。
昨日,RET睿意德联合亚益文化联合发布的《商业空间艺术主题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一线城市艺术主题业态在购物中心占比已上升至2.6%,虽然绝对占比低,但处于快速发展期。睿意德董事长张家鹏表示,购物中心凭借地理位置便利、体量供给充足、投融资方式多样等优势,将逐步成为公立文化设施的有益补充。
记者从《报告》中了解到,购物中心里的艺术形态主要有七类,其中长驻艺术形态有艺术装饰和艺术空间,为独立空间,多为收费,且展演时长较长;短期艺术形态有静态展、小型沙龙、演出、艺术集市和快闪活动,类型丰富,通常布局公共空间,免费为主,展演时长较短,更替频繁。
静态展每年潜在租金收益71亿元
记者注意到,在上述七类艺术形态中,静态展和艺术集市运营频次最高,分别达41%和31%。
其中,静态展是展演时长最长的艺术形态,其稳定持续的租金更受购物中心青睐。根据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对国内42个重点城市的公共空间面积统计,约有19.5万平方米的公共空间可被利用,潜在的租金收益达到71.2亿元/年。
据记者了解,上海K11在2014年3-6月莫奈展期间,日常营业额增长了20%,并推动商业租金提升70%,而同期办公租金涨幅仅为30%。香港K11开业后,前三年销售额翻了一倍,目前保持超过20%的增长率,月均人流稳定在100万人次以上,并收获2.8万名VIP客户,大大高出香港平均零售水平。
K11莫奈展衍生品收入3960万元
此外,艺术集市租金收益不菲,甚至高于购物中心首层租金2-3倍。同时,艺术集市还为购物中心相关商家创造了品牌宣传及产品展示的机会,在获取双重租金收益的同时,也成为了商家青睐的推广平台之一。
门票收入、衍生品以及企业赞助是艺术展示及演出的主要收入来源。《报告》数据显示,其中衍生品收入最高,占比达到总收入的43%,超过门票收入。衍生品包含零售纪念品及咖啡为主的艺术主题简餐等。以K11的莫奈展为例,其衍生品种类接近800种,而几乎所有逛完莫奈展的顾客都会前往艺术商店购买纪念品,促使其衍生品收入达到3960万元。
而长驻艺术装饰和短期演出则是入不敷出的艺术形态,为匹配艺术定位和暖场活动而引入。通常以品牌打造为目的,成本高企,对运营者资金实力要求高,发展前景较为有限。在购物中心运营频次占比中,分别仅为3%、5%。
市场鱼龙混杂需标准评估
未来,艺术在购物中心内将会呈现怎样的发展?
“目前,购物中心更多艺术形式来自西方,包括油画、古典音乐、雕塑、舞台剧等,这一方面因为呈现方式及商业模式更加成熟,另一方面也源于其他民族零售品牌的匮乏。”但张家鹏也向记者表示,随着中国传统艺术的复苏和地位提高,包括唐装、民乐、书法、民族艺术等将逐步进入购物中心的视野,随着更多国内零售品牌的崛起,更加符合国人文化基因的各类艺术形态,也将在购物中心占领更大舞台。
此外,更多艺术经纪机构、商业地产顾问机构、开发商、品牌零售商开展跨界合作,全方位对接资源和创新商业模式,也将成为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艺术市场鱼龙混杂,缺乏统一的评估体系。为此,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与亚益文化共同推出“购物中心艺术主题活动评估体系”,是一个评价购物中心艺术价值的系统化工具,从而为购物中心引入艺术主题业态提供参考。
张家鹏介绍,“评估体系将对购物中心各类艺术形式从知名度、艺术形式接受度、观众互动性、与商家联动性、空间利用有效性、艺术呈现周期、购物中心便利性等多个维度的分级评估,通过相关权重指标量化,令抽象的艺术更加标准化。”
网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