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上线仅7个月,共享充电宝公司“乐电”就宣布停止运营了。首家共享充电宝公司“出局”,给行业抛出一个新问题:共享充电宝行业是否迎来了洗牌期?
今年,关于共享充电的话题不断。资本的看好,巨头的入局,使得这个领域成为继共享单车后的又一风口。在进入2017年4月之后的40天时间内,行业获得11笔融资,近35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约为12亿元人民币,是2015年共享单车刚出现时获得融资额的近5倍。
然而行业的发展却呈现“冰火两重天”:有企业高歌猛进,也有企业传出融资失败、“花样裁员”。除乐电倒闭之外,天使轮融资过亿的Hi电,则被爆出以“调员工往边疆城市”为由,“劝退”旗下200多名员工,遭遇员工集体维权。
投资人之所以看好它,一个最为直接的原因就是共享单车火了。充电宝跟单车一类比,盈利模式都是直接复制,基于押金的现金流操作,比如在头半小时或一小时内基本是免费充,之后才开始按时收租金,比如每小时1元或每天2元收取费用。
而且充电宝单品成本低,几十块钱,按照一小时一元来看,不少投资人认为一两个月就能收回成本。而且线下铺设的场景更多,有机场、火车站、地铁、商场、电影院、餐饮、酒吧、游乐园等。可以主打机柜也可以是充电接口,更诱惑的是,损耗率与硬件成本更低,乍看之下,比共享单车更有前途。
虽然共享充电宝获得了大量资本的青睐,但在不少人看来,它很大程度上只是对应急使用场景的一种补充,并不能称得上是一门生意。此外,共享充电宝创业项目没有门槛,行业的恶性竞争就成为必然。“来电”透露,其目标是两年内铺设10万台大机柜、50万到80万台小机柜。“小电”在融资后曾宣布今年将在全国铺设360万台共享充电宝,而“Hi电”则计划今年在全国铺设1000万台共享充电宝。
各种充电宝的场景会出现多个竞争者,导致订单不断分流、价格持续下降,到最后行业开始打免费牌来培育用户习惯或成必然。
网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