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中国儿童的超重和肥胖问题在过去的30年间愈发严重,《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从1985年到2014年,中国儿童肥胖率从0.5%增至7.3%,并将在2030年达到28%。
近年来,随着中国儿童的零花钱越来越多,患肥胖症的中国儿童数量也在攀升。这二者之间真的存在关联吗?
近日,《预防医学》发表了一项研究,主要分析城市儿童零花钱数量的增加与其饮食行为、体重状况和学校对不健康食品采取防范措施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发现,零花钱与城市儿童患肥胖症之间的显著相关性。
这份调查主要着重于一线城市,即儿童肥胖最显著的地区。研究人员于2015年10月,针对北京、上海、南京、西安4个城市共16所中小学,就儿童体重状况、学校监管制度情况、家长对儿童健康饮食意识与态度几个方面展开调查。
该项对1648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其中69%的中小学生每周都会得到零花钱。研究发现,与没有零花钱的同龄人相比,有较多零花钱(每周10元或更多)的中小学生在过去的三个月期间(约2015年7月—10月)食用或饮用了更多含糖饮料、零食、西式快餐以及路边摊等高热量或致胖食品,并且他们患超重或肥胖症的可能性也比没有零花钱的同龄人高出45%—90%。
参与此项调查研究的荷兰特文特大学教授贾鹏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们此前在《国际肥胖期刊》中发表了第一篇基于该调查数据的文章。调查发现尽管在16所参与调查的中小学当中有12所学校对食堂食物有相关规定,但仅有1所学校对校内食品售卖有规定,而对校园周围商贩或移动摊位食品有管制或规定的也只有4所学校。
同样,学校在健康食物倡导、食物价格监督和营养章程制定方面都较为缺乏,而现有政策也多由当地政府制定。“学校在这方面应该有更多主动权,”贾鹏说,“去倡导售卖一些健康食品,抵制不健康的食品。”
研究认为,学校限制售卖不健康食品的政策可以减弱零花钱数量对中小学生不良饮食行为及体重增加现状的影响,因此一方面学校应推行健康饮食政策来确保饮食的安全和营养,另一方面家长应意识到零花钱与孩子健康隐患之间的关系,正确引导孩子对零花钱的使用,如购买书本、参与户外活动等。
贾鹏表示,在机理上,零花钱与肥胖的相关性是符合事实的,而并非没有依据的虚假关系,但由于仅使用了2015年一轮调查数据,所以研究有局限性,需要结合接下来更多年份的调查数据来探究其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小胖墩”的日益增长也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随着西式快餐引进和普及,价值日益便利的送餐服务,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获取食物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贾鹏告诉记者,过去凭粮本购买粮食的时候,中国人饮食中总有一定比例的粗粮,肉票也控制了肉类的食用量,不过,在当今物资丰富的年代,我们需要加强对大众珍惜食物和科学营养膳食的教育,“所以从儿童安全健康饮食抓起变得更加重要。”
网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