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近日,上海多个知名网站企业房产微信公众号被封,在鼓吹上海房价的同时,也擦边球式的暗喻离婚购房政策。上海市律师协会劳动法业务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唐毅律师事务所主任唐毅为我们回答了以下问题。
问:你如何看待当前的假离婚现象?
答:近日,一则关于上海购房政策的谣言引发了沪上离婚潮。各区县的民政部门每天人头攒动,不是为了排队登记结婚,而是排队登记离婚。由于离婚人数众多,有的区县不得不采取排队限号离婚的方式,让人啼笑皆非。
虽然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进行辟谣,但是离婚潮并没有“刹车”的迹象。为何一则已被官方辟谣的传言就能击碎婚姻的尊严?难道房子真的能让夫妻双方将领取结婚证时的誓言抛之脑后?还是双方都认定这只是假离婚,买好房马上就能再结婚。需要提醒的是,法律意义上没有假离婚一说,离了就是离了,要再结婚就不是某一方说了算了。弄假成真的案例并不鲜见,别到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问:像中介“劝人离婚”、销售找人刷单类似的做法是否违反法律?有何职业风险?
答:购房离婚潮中,有一类人在其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就是房产中介。房产中介从“专业角度”出发,为客户出谋划策,设计最有利于客户的方案。在出谋划策的过程中难免会提到“假离婚”的方案。中介“劝人离婚”的行为是否违法?并不违法。首先,离婚行为本身就不是违法行为,那么即使存在劝导行为也不属于违法。其次,协议离婚是夫妻双方当事人经协商后共同的意思表示。离婚当事人均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就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中介虽然存在劝导的行为,但不存在欺诈、胁迫的行为,无需对客户的离婚行为负责。
中介“劝人离婚”的行为虽然不违法,但是有违伦理道德,存在很大的职业风险。常言道:“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中介作为专业人士,应当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为客户设计最优方案。离婚购房的方案虽然从表面看为客户节省了不少钱,但却是以牺牲客户婚姻为代价的,其中会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当客户离婚弄假成真后,假如诉诸法律无果,就会迁怒于中介。届时,虽然中介无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却难免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影响,影响今后的职业生涯。
问:如果企业对于员工触及道德底线的做法听之任之,企业是否有责任?
答:如今,很多企业的规章制度中均有类似以下条款:“员工行为严重违反公序良俗或职业道德,属于严重违纪行为,公司可解除劳动合同。”从中可以看出,除了法律,伦理道德及职业道德也是劳动者需要遵守的。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劳动者若希望在社会生活及职业生涯中获得他人认可,仅仅做到守法是不够的。
在倡导劳动者要具有伦理道德及职业道德的同时,企业自身要以身作则。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有管理引导的义务,企业文化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劳动者的行为产生影响。如果企业自身唯利是图,对于员工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听之任之,并未及时制止。时过境迁后,却对员工的行为秋后算账,难以服人。
最后,我们还是呼吁购房者要保持理性,勿抓小放大;中介要合理引导,勿丧失道德;企业要诚信经营,勿违背良心。
网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