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和上万只蚊子共处一室,什么感觉?不自在、厌烦、害怕甚至毛骨悚然?对于袁建忠和他的同事来说,这就是每天的工作之一。
他们是这个城市中独特的一个群体——养蚊人,他们如同养宠物一般饲养着蚊子,好吃好喝照顾着,为的就是寻找出更好驱除及杀死这种害虫的方法。甚至,他们需要“以身试蚊”,从中寻找出蚊子叮咬的奥秘和灭除的最佳产品。
炎炎夏日,本报记者走入上海昆虫博物馆的“密室”,与“养蚊人”一起体验这份特殊的工作,感受这些一线科研人员的无私奉献精神。
养蚊:白糖为食,鼠粮为料
养蚊子?作为“四害”之一,平时躲之不及,不灭之不甘心,怎会有人愿意饲养?
然而在上海,就有这么个地方,十几平方米的房间内饲养着数以万计的蚊子。上海昆虫博物馆社会服务部主任袁建忠告诉记者,作为农业部批准的农药登记卫生杀虫剂药效试验单位,这里主要负责卫生杀虫剂药效登记测试,这也意味着,包括驱蚊花露水、驱蚊剂、蚊香等产品想要上市,就得到类似测试机构通过药效实验,获得批准后才能售卖。所以,如同医用小白鼠一样,蚊子成为了特殊的试验品。
尽管事先有了心理准备,真正走入“密室”的一瞬间,记者还是被眼前的场景震撼到了。架子上一排排整齐摆放的搪瓷盆里装满了水,定睛一看,里面密密麻麻漂浮着黑色芝麻大小的生物,有些还在蠕动。“这就是蚊子的卵块和幼虫了。”助理工程师张达神色自若地告诉记者,这些孑孓如果孵化成熟,长大了就是一个个蚊子。每个盆子里的幼虫都是数以千计,粗粗计算下来,光是盆中饲养的幼虫就已经上万。而在一旁的成蚊区,一个个白纱笼内飞舞着不计其数的蚊子,初见之下,让人感觉脊背有些发凉,浑身发痒。
如果说外面的蚊子是用生命在吸血,那么实验室的蚊子则是坐享其成,不愁吃喝,这里成为了蚊子们养尊处优的居所。盛夏来临,里面空调24小时开着,科研人员还要担心其断电等突发状况,以免出现大面积死亡的“不幸”事件。
“房间温度一般控制在25℃,这是蚊子最适宜生长的室温。”袁建忠表示,过热或寒冷都不利于蚊子成长,要是连续高温不下雨,蚊子的寿命会大幅减少;冰天雪地之下,蚊子同样难以生存。
喂养蚊子,是科研人员每天的任务。蚊子吸血众所周知,但蚊子可不是靠血来生存,只是为了繁殖而已,因此实验室每天准备的“大餐”按照其年龄结构不同,也会有所不同。在幼虫期间,投放的是鼠粮,基本成份是谷糠,一小块鼠粮就足够一盆孑孓吃上一天;而对于成蚊,则喂食白糖,以满足其蛋白质需求。
别小看喂食,科研人员每次都是小心翼翼。“蚊子饿不起,如果耽搁了进食,甚至会发生同类相残的现象。”张达告诉记者,实验室共有两种类型蚊子——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两者在沪上也最为常见,前者食量相对较大,如果食物不足,就会更容易自相残杀。
试蚊:“火眼金睛”轻松辨雌雄
养蚊子不算,这里的科研人员还需要“以身试蚊”——为了测试相关驱蚊产品的真实效果,他们必须把手放入蚊笼中,记录下相关数据。
无论是袁建忠还是张达,手背上都有用笔划出的小方块,这让记者有些摸不着头脑。于是,他们向记者展示了整个“试蚊”的过程,首先把驱蚊液涂在小方块内,然后把手通过纱笼外的反向手套伸进去,手套上留出的空白处,恰好就是小方块的面积。受到惊扰,纱笼内的蚊子立即飞舞了起来,也有不少直接冲着手背而去,但其中绝大多数很快就会飞开。
“时间长了,我们也有自己的‘绝招’。”袁建忠表示,正常情况下,驱蚊液应该能阻止蚊子叮咬,而如果蚊子停留在皮肤上,就会被视为存在攻击性,也意味着产品效果并不好。不过,每只蚊子停留在皮肤上将口器刺入皮肤的时间约为0.2秒,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弹下手背或吹口气就可以赶走蚊子,这样至少95%的实验者不会被真的咬到。
“当然,百密总有一疏,有时候不当心,手背上被咬出包也不少见。”张达表示,不过好在实验室里的蚊子和外面并不相同,是专门培养的无菌蚊子,“我们的蚊子可不是随便外边采集的品种,为了保证更具备活性、对药物更敏感、抗性低,全部都是在实验室内原生态成长而出的蚊子。”
如果要是测试蚊香或是杀蚊喷剂,就是另外一幅场景:在实验室内专门有一个3立方米大小的“透明屋”,科研人员会投放一定比例的蚊子,点燃蚊香或喷洒试剂后关门,然后开始统计被“击倒”的蚊子数量。
在实验室中,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工序”——把蚊子转送进“透明屋”内。你肯定想象不到,居然是要靠“吸”。张达告诉记者,科研人员会用上一个特制的长试管伸入蚊笼内,然后在另一段人工吸气,把一个个蚊子吸入试管中,“虽然管中有纱布做阻隔,不过有时候运气不好,也会有蚊子被吸到嘴里。”
此外,实验要求都是雌蚊子,这也让每个这里的科研人员都锻炼出了“火眼金睛”。“看多了,也很好分辨。”张达告诉记者,蚊子雌雄的区别在触角上,触角像把“刷子”的是雄蚊子,触角橡根“细丝”的就是雌蚊子。
析蚊:掌握控制蚊虫的新手段
在袁建忠和同事看来,实验室之所以要花如此大的成本去养蚊子,关键就在于搞科学研究,研制杀虫剂,以及掌握控制蚊虫的新手段。
据了解,整个蚊子培育过程大概在25至30天,蚊子产下卵块后,工作人员将卵块放入水中孵化,大约2-3天后,被称为孑孓的蚊子幼虫就出现了;10-14天后,孑孓孵化成蛹,蛹用肉眼看就是个小黑点。之后,蛹会褪去外壳完成羽化,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蚊子。
袁建忠指出,正是有了实验蚊子,各类产品的效果才能有所展现,这也为灭蚊产品更新换代提供了更好的实验数据和依据。蚊虫为何难以消灭,哪些基因发生了变异,产生了哪些抗药性,这些都可以为今后研制开发新的杀虫剂提供依据。
有意思的是,袁建忠和同事们还透露了哪些人会容易被蚊子叮咬。他们告诉记者,人体排出的汗液在空气中挥发,也能向蚊子发出“信号”。通常汗量多、易出汗的人受攻击的机会更大,蚊子爱叮咬皮肤粗糙、毛孔粗大的人,通常是因为这类人往往汗腺发达或者排出的汗液等分泌物较多。因此,有时男人比女人、青年比老人更招蚊子。
网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