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找商家...
崇明外卖
崇明休闲
崇明旅游
崇明修身
崇明消费
崇明生活
崇明公事
崇明名企
我想要看信息...
新闻资讯
工作生计
游玩问道
会员活动
直播娱乐
业务合作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在互联网时代经营实体书店放飞报亭梦

2015-12-10 14:18    发布者:邵未来    回复:0    浏览:427
分享到:
在互联网时代经营实体书店放飞报亭梦

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8年前,迫于生计,马培涛申请经营了一家东方书报亭。8年后,经历了起起伏伏,坐在上海第一个新版书报亭里,马培涛笑着说,“书报亭也跟上了时代的脚步。”
配上电子显示屏的黑色亭身,内部设有充电宝、医疗盒、雨伞等多种便民用品,除了卖报,位于延安中路、威海路口的这个新版书报亭还有很多新功能。
曾经月入6000多元
冬日的清晨,马培涛拽了拽大衣的领口,把身子裹得严严实实。7点不到,他就赶到书报亭,开始了新一天的经营。“现在生意可不能和以前比。”马培涛摇了摇头。
三年前,一个开宝马的小伙子在书报亭前的加油站加完油,在他的亭子里买了一摞育儿杂志,让他印象深刻。“当时我就纳闷,他怎么买这么多育儿杂志,后来才知道他老婆怀孕了,要看看育儿经。”马培涛回忆道,除了育儿杂志,那时候小伙子还捎带了很多娱乐、时尚类杂志,全部捆在一起放到后备箱里。“那可算得上是大生意。”而这样的“大生意”如今已为数不多。
“2010年前后是销售高峰,那时候来我这买报纸还要排队,我报纸都来不及抽。最好的时候,一天可以卖掉700多元。”那时候,他的月收入超过6000元。但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
马培涛坦言,受互联网冲击,近三年来,书报杂志的销量一路滑坡,有时候一天销售额只有100多元。“以前每天可以卖掉10来张的体育类、生活类报刊,如今可能一张都卖不掉了。”无奈之下,马培涛卖起了游戏点卡,帮部分杂志插广告,勉强维持经营。“卖点卡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卖报纸也就2000元左右。”
做书报亭只因热爱
曾经送过快递、装过电视机顶盒、还做过汽车修理工,很多人都不理解,今年还不到40岁的马培涛为什么最后选择去经营一家书报亭。而他给出的答案只有两个字“热爱”。
每当工作闲暇之时,他总是喜欢看看书报。2007年底,正好没有工作他决定申请经营书报亭,初衷也是很单纯的。“正好喜欢看书看报,还能赚点钱,觉得蛮好的。”
刚接手的时候,由于位于闹市区的马路边,书报亭没有稳定的客源,经营收入并不高。但马培涛带着他的情怀,一干就是8年。“很多老客户买报纸的时候总喜欢和你聊上一会,就像老朋友一样,这种交流的感觉很棒。”
“那时候每天早上整理完报刊,就坐在亭子里看报纸,环球、参考、体坛、东早……一份份逐个看一遍。”8年来,马培涛珍藏了一本厚厚的剪报本,每一次看到他爱不释手的文章,就会剪下来贴到本子上。聊起上海本地报纸,他更是如数家珍。
有人说“像厕所”我也高兴
“互联网时代,如果你刻意躲避,肯定跟不上节奏。就像打太极拳一样,人家出拳的时候,你顺势而为,把他拉过来。拥抱,而不是排斥,这样会更好。”马培涛感慨,听说书报亭要改革,他是第一个报名的经营者。
马培涛经营的新版书报亭现在已经提供了各种便民服务。充电宝可以租用,显示屏可以查询地图、提供各种票务预订。除了报刊外,还有雨伞、饮料等商品。未来全面铺开后,书报亭还将会成为一个线下“引流”的平台。“以后报亭可能会送面膜等小礼品、会引入机器人做‘引导员’,会充分利用显示屏的功能挖掘其附加价值,增加和年轻人的互动,吸引更多的人流。这些人流资源,也将大大拓宽经营者的收入渠道。”马培涛憧憬着,“以前就有个姑娘来我这买杂志,送的面膜拿走了,杂志原封不动还给我,说明有吸引人的东西,人流和商机还是存在的。”
新版书报亭开业不到一周,围观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一位老大爷直言,自己见证了书报亭从慢慢起步到风生水起再到没落沉寂的全过程。“看到很多报亭关门,真的很心酸。虽然我年纪大了,不会用新亭子里那些‘新式武器’,但听他们说起规划,还是感到很欣慰,报亭以后肯定会有更多的人气。”有临近的报亭经营者也来参观新报亭,对于变革,他们有些谨小慎微,又有些翘首以盼。
像接待参观团一样,马培涛最近忙得团团转。“很久没有这么忙了,也很久没有那么多人了。还有不止一个人和我说,新亭子长得像公共厕所。哪怕这样,我还是很开心,因为书报亭又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野中。”马培涛笑道。
正如他最喜欢的《瓦尔登湖》中写到的,“万事万物没有变,是我们在变。”又是一个熟悉的早晨,只是走过17年风风雨雨的书报亭,这次将伴随着马培涛的“报亭梦”,一起飞翔。
0 顶一下
如需发表您的回复,请先 登录 或 快速注册 。
回复总数:0

网友回复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广告位

崇明广告展示
崇明广告展示
崇明广告展示

我要问问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