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麦屑是一种粉末状的熟食品,在崇、启、海一带比较流行,现在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们对它并不陌生。几十年前,它曾是农家常见的一种元麦炒制的食品,在物资十分匮乏的年代,焦麦屑也算得上是奢侈品,偶尔吃上一次焦麦屑,恨不得连碗都要吞进肚里。
记得十岁那年,母亲炒了一点元麦,到机坊里磨成焦麦屑给我们兄弟俩解馋。经不住那种香味的诱惑,我们迫不及待地抓起一把就塞进嘴里,没想到被噎住了。
吐出来舍不得,吞下去又呛住了,不上不下,眼泪禁不住地流出来,淌进嘴里,焦麦屑遇上水,滑溜溜地顺进了肚子里。
焦麦屑这种食品历史悠久,在我国民间流传盛广。据传,宋代包拯经常到民间微服私访,行囊里总要带上足量的焦麦屑,以充当路粮,随时可食。
包夫人心疼包拯为民日夜操劳,还在焦麦屑里加进一些芝麻粉,以增加营养。而这种食品的发明者,就是将包拯抚养大的嫂子。宋仁宗尝过包拯的焦麦屑后,觉得非常好吃,从此传入民间,并渐渐为百姓所喜爱。
小时候从我记事起,每到农村“三夏双抢”大忙的战斗号角吹响之时,农户们便紧张而有序地投入到大忙战斗中。因为劳动强度大,所以,家家户户就用新元麦粒炒制成的焦麦屑作为劳动间隙的食品,耐饥又不误工。
20世纪60年代的家乡,焦麦屑是一种充饥、消闲、改善伙食甚至是馈赠亲友的时尚食品。
吃起来很方便,撮半碗焦麦屑,加一些糖,或用调羹剜着干吃,或开水一冲,用筷子搅拌成糊状后吃,焦香扑鼻,香甜味美,唇齿留香,吃了一碗还想吃。吃完后还用舌尖在碗内清理一下,吃得干干净净。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参军去了东北,母亲知道我喜欢吃焦麦屑,临走时就在我的新兵行囊里放上几瓶罐装的焦麦屑,让我想起时解解馋。
那时新兵连的礼拜天伙食是两顿饭,就在中间饿肚子时焦麦屑起到了充饥的作用。
入伍第四年提干后每逢休假探亲回部队,每次母亲都不忘为我准备好焦麦屑,让我带回部队,有时崇明籍的战友来营区,到我的住处探访,我就用焦麦屑招待他们,战友见了十分惊讶,竟然在千里之外也能吃到家乡香喷喷的焦麦屑。
几十年过去了,有时战友聚会,忆起当年在部队我招待他们用的焦麦屑时,他们会一脸正色地表示出感激之情。
如今,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这种传统的元麦作物已被淘汰,焦麦屑也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它,却是我思念故乡的一个记忆。
- 联系人员:
- 联系电话:
- Q Q/电邮:
- 微信手机:
- 公司地址:
-
*联系方式仅供参考,自行联系与本网站无关,请注意交易风险自行承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