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在2021年1月6日举行的2020年“上海工匠”选树命名大会中,我区的上海春润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沈竑获得大铜章,被选树命名为“上海工匠”。
沈 竑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上海工匠
上海春润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该荣誉彰显了我区农业经营主体爱岗敬业、钻研技术、攻坚克难、创新超越的奋斗风采和工匠精神,为广大农业经营主体求极致、求完美,凝聚工匠力量砥砺前行,不懈奋斗投身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树立了榜样。
初试牛刀 人工繁育蟹苗成功
沈竑来自鱼米之乡—浙江湖州。1986年他毕业于浙江水产学院水产养殖专业,同年进入上海水产大学读研究生,1989年硕士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从事海洋环境生物监测工作。
应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铁饭碗。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在1995年他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那时他只有31岁。同年又被评为国家海洋局十大科技精英。
在别人眼里,他是一帆风顺事业有成。凭心而论,海洋局的工作与待遇是不错的,但沈竑并不满足于现状,在工作之余,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使自己内心更充实。
他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实现他大学的梦想,从事水产养殖与科研。另外,他认为一个有创业意识的人,必须跳出传统的择业观念和固有的思维模式。做一个敢于挑战的人。
1997年,对于他的人生来说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他经过两年多对崇明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发现河蟹育苗和蟹种培育是当地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另外无论从崇明对人才的需求来看,还是从他本人的专业来考虑,崇明不仅是他创业的一个好地方,也将是实现他人生价值的好地方。
于是他毅然辞去了国家海洋局舒适的工作,一个人来到了祖国的第三大岛——崇明岛。受聘于上海瀛生实业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职务。
在一个把进城当终身追求的年代,自动到农村去养鱼养蟹需要一定的勇气,但他认为内心的满足才是人生快乐的源泉。
满怀激情、踌躇满志的他排除了所有的阻力,踏上了追求内心充实的征途。他先后在崇明团结沙等养殖基地工作。当时那里的生活条件非常差,其艰苦程度远远超出城里人的想象。
在九十年代的中后期那里依然没有自来水,没有有线电视、没有空调和浴室,晚上所有的娱乐活动就是守着一个图象很模糊的电视机,三伏天关着房门热得难以忍受,一开门无数蚊子又毫不留情地向你袭来;数九寒冬时,凛冽的北风透过门缝呼啸而入。
物质生活的贫乏和艰苦,没有减少他内心丝毫的快乐,当他在显微镜下看到河蟹胚胎出现心跳时,他赞叹生命的伟大,自然界的奇妙。
在他的精心看护下,河蟹胚胎发育成熟,破膜而出,一次次蜕壳后成为蟹苗时,崇明岛首次人工繁育蟹苗成功了!喜悦无以言表,内心甚感满足。
在崇明岛从事河蟹养殖的岁月里,做科研项目既完善了他的理论知识,增长了他的才干,又让他成为农民兄弟可以信赖的技术员。
在那几年艰苦的岁月里,他先后主持并完成了市县两级科研项目十多项,发表了相关论文、论著30余篇,并多次在相关的国内和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并普遍得到关注和好评,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创立“沐雨” 试水生态种养模式
正当事业红红火火之时,由于公司老板个人的不良行为,他所在的单位陷入资金链断裂,股东纷纷退股,公司无法正常运转,这就意味着除了他脑子里的知识,他将一无所有从头来过,这种打击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这意味着他八年的辛苦奋斗的事业中断,他不得不将重新开始。
他反思多日,内心才渐渐平静,当前,崇明的农业科技急需各类人才,崇明的农民朋友急需科技知识,崇明的特色水产养殖研究不能中断,他不能离开崇明,离开心爱的事业。他想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
他不怕从头来过,他始终信奉英文格言“If you think you can,you can!”(如果你觉得你行,你就行!)。说干就干,2004年,沈竑在竖新镇大东村流转了700亩土地,成立了上海沐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自己挂帅为总经理。
在这块土地上继续做生态研究,开始尝试种养结合模式。即先在50亩地里种植水稻,同时在每亩水稻地里投放小龙虾种虾。
因为要投放种虾,就必须要开挖生态环沟,并降低水稻种植密度,稻田因通风、光照好,再加上小龙虾等生物“消灭”了一部分害虫。当年水稻和小龙虾都有了可喜的收成。“稻虾”共生试验大获成功。
当“稻虾”养殖获得成功后,沈竑对打造“生物链条”这条路信心倍增。他从资料上获悉,“鳖以龙虾为食料。”灵感迸发,如果“生物链条”再延伸一步,打造一条“稻-虾-鳖”共生的产业链,那么土地的附加值就更高了。
2008年,上海春润水产养殖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的规模不断扩大,一条种养结合的产业链也在完善: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病虫害,就可以依靠龙虾、鳖来解决,龙虾又是鳖的美食,而更为关键的是由于水稻种植不施农药,田里的蜘蛛等有益昆虫的种群数量增加了,又抑制了病虫害的爆发。
在这种模式下,水稻生态无污染,小龙虾肥壮,野生鳖营养价值高,二者叠加产生的经济效益大大增加,可谓惊喜连连。为确保成熟产品“落袋为安”,沈竑加强了管理,并尝试与家庭农场加盟,即合作社将养了两年的鳖转手给家庭农场养殖,并同时提供技术支撑,生产出的优质农产品统一销售。
这样不仅管理环节更精细化,而且带动了周边家庭农场的发展致富。沈竑不懈的探索得到了各界的肯定。1999-2001年两次被评为崇明县经济建设功臣,2001年被授予上海市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2002年被评为崇明县拔尖人才、县科协常委;2003年被选为县政协委员。
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人;2013年被评为崇明县第二轮专业技术领军人才;2014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6年被评为崇明创业标兵;2016年合作社成为崇明首批博士农场。2017年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20年获评为“上海工匠”。
潜心专研 绘就明日宏伟蓝图
在外人眼里,沈竑已经事业有成,但他有着一颗永不满足的心,沈竑的步子又向前迈开。他思考着先进的种养模式应有先进的销售模式,开辟“田间超市”就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即把广阔的田野设计成市民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让市民在参观现代农业过程中,放心地把菜篮子交给沐雨。这种销售模式又将土地的价值提高了一大截,成为农旅结合的典范。
2011年“禾偕水产生态园”打造成功。既让市民亲眼看到了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的全过程,又使生态园成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从2004年至今,从“沐雨”到“禾偕”,这十多年间沈竑在崇明岛上脚踏实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打造出一片美丽诱人的生态农业基地。
关于“生态”一词,他有自己独到的解读:打造生态农业,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允许自然界动植物和谐共生,而非竭泽而渔。
水稻密度低,产量自然会降低,但稻谷无农药残留,同时稻田又是特种水产品栖息之地,生态效应显著。
因此,对沈竑而言,打造这条产业链不是技术问题,不是资金问题,而是如何克制贪欲问题。
生态好的地方欲望少,人不能被欲望冲昏头脑。否则,越如此,人们只会失去的越多。”在他的观念中,最真正的生态,是所有的生命都处于自然的状态,何其深刻,何其前瞻的感悟。
- 联系人员:
- 联系电话:
- Q Q/电邮:
- 微信手机:
- 公司地址:
-
*联系方式仅供参考,自行联系与本网站无关,请注意交易风险自行承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