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荠菜不只崇明有,大江南北处处长,曾在外地多个地方吃过,细细品味加以比较,感觉崇明的荠菜特别清香、鲜美,名副其实“天然之珍”。
一方水土育一方物。四面环水的崇明岛,由长江水夹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一向保持着气净、水净、土净的优势,优越生态条件下长出来的荠菜一定是胜于别处的。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刊印的《崇明县志•物产•蔬果》中,就有“荠菜”一味,可知早在五百年前,荠菜就已上了崇明人的餐桌。
崇明三岛的田埂、路旁、河沟边、堤坡上、房屋四周……野生的荠菜随处可见,往往密密匝匝连在一起,墨绿一片。棵头稀疏的则紧贴着地面铺开,长得特大的俗称“老莫茜”,是“挑茜”时的抢手货。
俗话里的“挑茜”,就是普通话说的挖荠菜。冬春季节假期里,一声“挑茜去啦”,左邻右舍的小伙伴们,一手提着竹篮,一手拿着斜刀,说说笑笑奔向田野,各自凭经验寻找荠菜。不过一二个钟头,每人一小篮满载而归,撒下一路欢声笑语。
荠菜的吃法多种多样,可炒,可蒸,可汤,可凉拌,可做馅,清炒荠菜、荠菜豆腐羹、荠菜拌香干、荠菜炒鸡蛋、荠菜百叶包……都是崇明人餐桌上的家常菜。凉拌荠菜尤其受人欢迎,嫩绿绿,入口脆,香喷喷,齿颊留香,回味无穷。荠菜还是馄饨、圆子、百叶包的美馅。
城镇居民吃的荠菜,都是从街市买来的,摊位上有种植的,也有野生的。种植的荠菜,嫩绿、肥大,却中看不中吃,香味淡,特别是大棚里培育的,荠菜的原味少之又少。野生荠菜则是村姑农妇踏遍阡陌,东一棵西一棵“挑”来的,货真价实的原生态,不喷农药,不用化肥,不住暖房,完全自然生长,看色是不及种植的,但醇香,味美,无论什么吃法,特有的清香是不会变的。故而虽然标价高,甚至翻倍,情愿多花钱的买主也大有人在。
见得多了,城里人去乡下走亲访友,往往都会带点野生荠菜回城,其中有自己计划在先,抽空去田野里“挑”的,也有主人投其所好,先给“挑”好作为礼品送的。
也是这样的原因,城里居民去郊外“挑茜”的屡见不鲜。他们总结,去郊外“挑茜”一举三得:解馋饱口福、沐浴阳光,呼吸清新空气、弯腰、下蹲,舒筋活络。
仲春时节,荠菜开花了,米粒般白灿灿的美丽小花,热烈似迎春,淡雅若春雪,星星点点,疏密相间,与青青叶子相辉映,翠绿玉白送出阵阵清香。这时候的荠菜还是青嫩的,仍是盘中美食,香而鲜,有如清代诗人郑板桥吟唱的“三春荠菜饶有味”。
临近农历过年时,荠菜变得宝贵起来,是因为隆冬季节生长缓慢,荠菜在背阳的地方几乎停止了生长;又因为崇明人的传统习惯:大年夜吃馄饨,馄饨馅的首选,是荠菜加猪肉,试问千家万户要多少荠菜?于是纷纷出动“去挑茜”,虽然冷彻肌肤,手指冻得麻木,看着篮子里的荠菜越来越多,情不自禁喜上眉梢。
崇明特定水土中的荠菜,以其特有的鲜美、清香,深受外来客的青睐。吃过崇明荠菜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崇明的荠菜比更香,更好吃。”
- 联系人员:
- 联系电话:
- Q Q/电邮:
- 微信手机:
- 公司地址:
-
*联系方式仅供参考,自行联系与本网站无关,请注意交易风险自行承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