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举报人说的就是这里了!”8月14日上午10点多,53岁的顾玉生招呼着他的同伴,拿上工具跳下了车,往河边走去。
天气非常热,但老顾身上穿着长袖衣裤,裹得严严实实:从路上到河边要穿过一片长得齐腰高的杂草灌木,如果穿T恤短裤很容易被刮伤。
到了河边,老顾又从同伴手中接过了厚厚的黑色皮裤穿上,准备下河,汗珠从额头上一颗颗往下滴。下水后,他用自制的铁钩子在河里来回拖拽,不多时就勾起了一个足有20多米长的地笼网,里面爬满了虾、蟹。
“这种地笼网都是违规放置的,我们要带回去。”老顾把地笼网里的虾、蟹倒回河里,然后把地笼网装上了车。
顾玉生是崇明长兴镇河道、野生动物保护专业巡查组的成员,为了保护天然水域渔业资源、改善水环境,从今年4月起,他就和其他组员们一起对全镇范围内大小河道开展“清网行动”,目前已清理地笼1500条、捕鱼丝网60条、没收橡皮船3只、缴获电捕鱼设备1套、电瓶车1辆。
“违规私捕、滥捕对河道环境有较大负面影响,我们的‘清网行动’将形成常态化巡查机制,让违规捕捞者无机可乘,同时将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强化人们爱河护河的环保意识。”长兴镇党委书记邱水华说。
组织专业队伍对河道“地毯式搜索”
长兴镇地处长江入海口,紧邻青草沙水库,水源充足、水产资源丰富。全镇现有镇级河道71条、145余公里,村级河道141条、80余公里,其他坑塘水体41个、24公里,全镇水域面积近4平方公里。丰富的水体为长兴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却也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商机”。
长兴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有一些私捕人员经常在大小河道内违规放置渔网、地笼网、丝网等捕捞器具抓捕各类鱼、虾、蟹,这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危害。
“这些私捕人员多为外地来沪人员,长的地笼网有几十米,放置在河道中后阻挡水流、影响水动力、加快河道淤积速度。而且,有些人地笼网放置过多,起网的时候常常顾此失彼,忘了自己在哪儿放过网,一条网长期不起的话,网里的鱼虾就会饿死、腐烂,影响水质。
这些私捕人员中,不少以捕捞为生。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往往在凌晨三四点起网,然后直接拿着渔获去菜场贩卖。有些人为了表示渔获的新鲜,还会直接拿着粘满了鱼的网具去菜场,卖一条就从网上“摘”一条。
“有些私捕人员网具的网眼过小,很多小毛鱼都粘在上面,等于‘绝户’了。长此以往,河道里的生态系统将大受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今年4月,长兴镇生态养护社成立了一支河道、野生动物保护专业巡查组,对全镇大小河道进行违规地笼排查,对河道内的渔网、地笼、丝网等捕鱼设备进行地毯式搜索和清理。
“我们的举报电话对全镇所有人公开,接到举报电话我们就会赶到点位上进行处理,我们自己也会定期巡逻河道。”组员杨文彬告诉记者。
捕捞人员“摸黑作业”,巡查小组夜间蹲守
记者了解到,为了躲避巡查,捕捞人员常常“摸黑作业”,半夜下笼、凌晨收网。对此,巡查小组也“5+2、白加黑”地蹲点值守,实行全天候、全时段、全方位巡查,使捕捞者无机可乘。
盛夏的凌晨,田野里蛙声一片,人们正在熟睡,杨文彬他们一行人带上装备驱车来到河边,开始了夜间巡逻。零点刚过,巡查队员们借着路灯、电筒的光线沿河一路巡查,刚走出几十米就发现岸边打下的鱼桩记号,黑漆漆的河面上若隐若现地漂浮着几个浮球。
“这里一定有渔网!”队员们利用铁钩等工具将渔网一点点拉至岸边,将网中鱼儿放生后将渔网清缴。据了解,河道水位低时,一夜可清理二三十个网具,水位高的话能清理十来个。
“潘石村一条泯沟内有人正在下地笼,你们快来!”7月30日晚上,巡查组成员接到群众的举报电话后急忙赶到现场,发现河岸边一个村民正慌张地将地笼收起。
巡查队员立马上前:“老伯,这地笼不能在河道中使用!”“我就下笼弄些小鱼小蟹自己吃,尝尝鲜,不碍事的!”下笼的老伯套起了近乎。巡查队员耐心地向老伯解释地笼的危害,经过一番劝说,老伯才承诺此后不再使用地笼。
记者了解到,为了能做好河道生态治理工作的长效管控,长兴镇在加强日常巡查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河道保洁员的积极性,实行举报奖惩制度,要求队员对管辖区域内发现有地笼、丝网等违规捕捞行为的,及时举报。
此外,在宣传发动方面,目前长兴镇在北环河、新生圩林地等重点河道、廊道林等醒目位置悬挂“禁止使用非法渔具捕获生态水生物”、“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安全”等宣传警示横幅。
在村级层面,各村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等会议,进一步加大对《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做到“清网”行动家喻户晓,确保村民不设网、不拉网,实现对水域环境长效保护。
- 联系人员:
- 联系电话:
- Q Q/电邮:
- 微信手机:
- 公司地址:
-
*联系方式仅供参考,自行联系与本网站无关,请注意交易风险自行承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