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在东平镇,有这样一个由1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社区调解团队,积极化解百姓矛盾,以专题讲座、法律咨询、文艺表演等多种法律宣传形式,走出了具有东平特色的普法模式。
团队成立3年多来,累计接待居民来访200余人次,受理居民案件70多件,许多困扰邻里间多年的矛盾,在调解员的反复上门、劝说、调解中,逐一化解。这支在社区里有口皆碑的团队,正是胡文龙调解工作室。
来崇养老发光发热
胡文龙调解工作室以团队发起人胡文龙命名。“一开始选择来崇明,是因为退休后向往一处理想的地方养老。”胡文龙原先一直从事法律事务方面的工作,处理过不少案子,也有不少人邀他“退而不休”,继续发光发热。
胡文龙告诉记者:“考虑到我的爱人身体不大好,医生说最好选择到空气好一点的地方生活,所以,在2014年,我和爱人从市区搬到了东平镇居住,生活倒也清闲舒适。”
东平镇获悉社区里有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法律事务工作者,便及时与胡文龙进行了沟通。2015年,在镇里的支持下,胡文龙调解工作室正式成立,由胡文龙担任团队管理者。“法律服务必须要以地方与当地居民需求为出发点,才能把服务做到大家的心坎里。”
团队成立3年多来,创新工作思维,深入向居民群众传播依法维权、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的理念,引导他们有序表达诉求,切实做好信访、调解、诉讼、申诉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团队还进一步加强社会发展以及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普及,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群益和切身利益。
此外,胡文龙调节工作室将原先法律咨询、热线电话等“单向式”法律服务转变为“互动式”服务模式,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文艺演出,通过演、说、唱、跳等方式,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教育。
“用亲民、便民的举措,才能更好地拉进与群众的距离。”胡文龙说,当群众走近了法律,才能更好地知晓、理解和认同法律。“这也为我们更精准、及时、有效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起到了积极影响。”
成功化解三方矛盾
去年冬天,一桩棘手的赔偿纠纷“争”到了胡文龙调解工作室。牵涉此案的三户家庭,均不作让步,调解也无从下手。胡文龙和调解工作室的志愿者一面做好情绪安抚工作,一面到社区里了解这起纠纷的缘由。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东平镇明华小区内高龄老人老张夫妇的儿子小张患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有一次,小张的母亲与同小区另两位老人闲聊,闲聊的内容无故引起一旁小张的情绪激动。
于是,“激动”的小张上前与另外两位老人发生冲突,导致两位老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受伤,就之后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医药费赔偿问题,三方产生了分歧。调解员了解到,老张承认小张的过错,愿意赔偿,但其认为对方要求的赔偿额度过高。
另外两位老人的家庭则认为,赔偿额度是经过仔细核算的,不能减少。调解员还了解到,平时这三户家庭关系和睦,老人经常在一起聊天,发生此事后,也让三户家庭的关系变得冷漠。
于是,调解人员分别上门作调解,告诉三户家庭,平时大家都是相互照应的好邻居,有什么不开心应该相互着想。最后,经调解员反复做工作,三户家庭都做出了让步,大家又和睦如初。事后,三户家庭不约而同地送来锦旗,感谢胡文龙调解工作室为他们找回了好邻居。
“调解工作不是和稀泥,只有大家都满意了,才算是真正化解了矛盾。”胡文龙说,随着群众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新的变化,各类诉求和服务需求也日趋多元化,这也会让社区调解工作内容和方法产生相应的变化。“社区调解工作不论是方法和理论都需要提升,这样群众才能持续从中获益。”
服务社区言传身教
2018年,胡文龙调解工作室经登记注册成为社会组织。“应该说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胡文龙说,经过这几年的锻炼,工作室的每一个志愿者都积累了不少化解邻里矛盾的工作经验。
去年,工作室又有7名调解员自费参加了人民调解员培训,经考核,均取得了高级劳动关系协调员资格证书,实现工作室全员持证上岗。“我们正致力于培养一支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年轻化的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
东平镇各社区内老年人居多,胡文龙很有感触。“很多老人最关心的问题往往是担心自己过世之后,子女因财产继承而发生争吵。其实,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子女能太太平平地过日子。”
针对这一情况,胡文龙调解工作室与社区居委联系,举办以“老年人权益保障”为主题的普法讲座,将《婚姻法》《继承法》等法律法规,用穿插案例的形式给居民们进行宣传,告诉老人按照自己意愿订立遗嘱是自己的一种责任,也是对子女的一种保护。
谈到接下来的工作,胡文龙表示,自己年纪也不小了,今后他将努力做好传帮带、培养年轻人等工作,把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调解技能传授给年轻人,“希望将来有更多知识化、专业化的年轻人来主持社区的法律服务工作,以适应居民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要求。”
- 联系人员:
- 联系电话:
- Q Q/电邮:
- 微信手机:
- 公司地址:
-
*联系方式仅供参考,自行联系与本网站无关,请注意交易风险自行承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