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最近一段时间,65岁的茅锦昌遇到了一件“烦心事”——时不时会有“不速之客”到他家附近参观游览。“前两天,有十几个外国人突然‘闯’到我家的黄杨园,又是跟黄杨树合影,又是盯着我家房子一顿猛拍,还真有点被‘吓’到了!”茅锦昌笑着说。这样“不请自来”的人还有不少,就连隔壁村镇的一些村民,也喜欢在吃完晚饭后往茅锦昌家这边走走。“女儿说,我们家都快成‘网红’景点了。”
老茅家之所以变得如此受欢迎,全因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他家住在崇明大港公路北跃进河路路口附近,正位于崇明港沿镇园艺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核心区。去年,园艺村入围上海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名单。如今,园艺村通过整治人居环境、修复河道生态、重塑农宅风貌、发展以“黄杨”为主题的文旅产业,已完成1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村里有“颜值”又有“内涵”,一幅“白墙青瓦坡屋顶,林水相依满庭芳”的崇明村居图实现完美蜕变。
为“园艺”而生的村子
园艺村,真是取了个好名字——不止本村人这么说,甚至是外来的游客也都这么说。这个村子就是为“园艺”而生的。
园艺村隶属崇明港沿镇,原属合兴乡,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以花卉、果树种植为主,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出现了负有盛名的“施家花厢”水仙花,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南洋。
1958年,合兴园艺场正式成立,开始种植瓜子黄杨并探索造型技术。《上海园林志》记载,1965年以园艺场为中心的合兴公社有苗圃1个、花卉种植面积300亩,此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凭借悠久的产业历史、较大的规模效应和厚实的群众基础,园艺村的花卉苗木产业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也成为造型瓜子黄杨的重要原产地,被誉为“瓜子黄杨之乡”。
2004年,园艺场与大港村合并,正式更名为园艺村。21世纪初,由于苏浙沪地区加快城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观赏苗木市场的兴起,园艺村的瓜子黄杨日益畅销,村民们大面积种植瓜子黄杨树,并在原有造型风格基础之上融入江苏如皋地区的造型风格,形成独有的“崇派”造型风格。
目前,全村近800户村民中,有675户种植黄杨,种植规模达到1000多亩,10年以上树龄的黄杨约2万株,树龄最长的超过200年。每年,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都会慕名到村里去购买黄杨树,全村造型黄杨2018年销售收入达4000万元。
黄杨产业“老树发新枝”
茅锦昌家种有约3亩的黄杨树,和村里很多人一样,售卖黄杨是老茅一家的主要经济来源。茅锦昌与黄杨树已打了近40年交道,如今退休在家的他终日窝在黄杨园里,除草、施肥、修剪枝叶,呵护着“孩子们”茁壮成长。因为园内的黄杨树都是从一棵老树上繁衍而来,茅锦昌还给自家黄杨园取了一个充满温情的名字:“子孙满堂园”。
记者了解到,园艺村虽因黄杨而声名远播,但其黄杨营销一直是“各卖各家”式的,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同时,销售方式多以“守株待兔”或“提篮叫卖”为主。以前,前去采购的商贩往往把园艺村当作一个“材料基地”,购买之后挂上自家产地的标签,再进入市场销售。于是,崇明黄杨有的变成了如皋黄杨,有的变成了东北黄杨。近来,借着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东风,村里的黄杨产业也“老树发新枝”,有了新变化。
怎么让村里的黄杨产业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协作”?港沿镇组建成立了黄杨协会,协助组织技术指导、品牌培育、市场开拓等工作,已累计吸纳园艺村及周边黄杨种植户530多人成为会员。协会成立后,多次邀请本市及外省市黄杨造型专家前来授课,提升种植户造型水平。同时,港沿镇邀请园艺村造型黄杨“土专家”参与编制黄杨造型技术规程,开设“黄杨课堂”,定期为种植户授课,让“崇派”黄杨造型技艺得到更好传承。去年以来,园艺村还探索“农户+合作社+基地”的多元种植经营模式,先后成立7家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有效带动黄杨产业规模发展。为了推进“崇明黄杨”品牌化建设,目前港沿镇已注册崇明岛黄杨商标,并申请崇明黄杨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此外,港沿镇还搭建黄杨交易线上线下平台,让黄杨交易变“提篮叫卖”为“双向对接”。线上通过搭建黄杨交易平台、启用“最美园艺黄杨”微信公众号,开展技术交流、盆景展示、专业销售等,推动供需双方有效对接,改变过往农户“提篮叫卖”的低端销售模式;线下组织种植户参加盆景、园林展销会,对接全国各大苗木交易平台,及时掌握造型黄杨市场变化趋势。今年以来,园艺村开通了线上交易平台,己促成交易订单25起,累计销售额30多万元。
在茅锦昌的黄杨园里,记者留意到,有多棵树上都挂有二维码牌。一问之下,原来这是镇上为便于客商第一时间了解黄杨详情,专门为园艺村待售黄杨树统一制作的二维码牌。记者试着扫了其中一棵黄杨的二维码,手机上立刻显示出这棵树的照片、高度、树龄、参考价格、主人及联系电话等信息。“有了这个二维码牌,商贩们看中哪家的树,不用四处打听就能方便联系上主人,也能第一时间对树况进行了解。”茅锦昌说。
挖掘黄杨产业的附加值
“崇明黄杨相比其他地方的黄杨树,特别之处在于很有年份感,树形比较适合做盆景。”上海植物园盆景艺术专家赵伟认为,园艺村拥有很好的黄杨资源,若能挖掘崇明黄杨的艺术内涵,进一步提升其附加值,将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村民们也能从中受益更多。
为了进一步拓宽园艺村黄杨产业发展之路,港沿镇聘请中国花卉协会盆景分会会长施勇如等8位专家为园艺村黄杨专家团成员,定期到村开展造型盆景指导;此外,还与日本盆景师小林国雄合作,建立“艺园”盆景工作室,带动全村园艺盆景技艺的提升。
以“黄杨”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将是园艺村全力打造的又一项支柱产业。从大港公路进入,一条慢行步道“大地艺术环”串联起黄杨驿站、紫藤水居、黄杨课堂等景致,一旁的赵公堤、砖瓦艺术园古色古香;经过生态治理的大港公路东沟、跃进河清澈见底,辅以木栈道、亲水平台,形成了一个“园在村中、宅在园中”的全域园艺公园。
一座由闲置农宅改建而成的黄杨馆也已落成。黄杨馆对园艺村历史、黄杨文化和造型技艺进行了多角度展示,为来访者提供了一个最清晰的“园艺印象”。目前,港沿镇还在努力盘活园艺村的闲置宅基地等“沉睡资源”,引入旅游公司与村集体、村民合作,打造黄杨主题民宿,带动村民就业,实现村民致富增收。
“变壮”的同时更要“变美”
与兴旺的黄杨产业相比,园艺村的村容村貌一直是“短板”,环境底子并不算好。这一年来,园艺村“变壮”的同时,也“变美”了。
茅锦昌对记者细数过去一年他家及周边的喜人变化:家里的房子全部粉刷一新,白墙青瓦,辅以极富乡村气息的墙画、竹篱笆;家门口的跃进河通过生态治理,河水更清澈、河坡更漂亮、河岸更整洁,河道两侧还新建了亲水平台;家门口的出行道路以柏油替代水泥重新铺筑,并增添路灯,出行更便捷。“女儿平时在上海市区工作,最近每次回来,都夸村里环境变好了,像是搬进了新家。”
去年6月下旬,一场由村委会发起的区域环境整治行动在园艺村展开。村域被划分成几个片区,村里采取“逐一击破”的方式推进环境治理。柴草乱堆、农具乱放、三棚破损不修等问题,都是此次区域环境治理行动的重点整治对象。
实行环境整治,必然会动到村民“利益”。村民们虽有不情愿,但大多数还是主动参与清理自家宅院。“做生意看门面,大家都希望给客户们留下好印象,正所谓‘村庄净又美,远近客商来’嘛!”园艺村党支部副书记黄爱兰说。
崇明区政府负责人告诉记者,崇明的乡村振兴不是“工程振兴”,不在于开展了多少工程项目,而是要尊重自然生态,把握乡村定位,让乡村更像乡村,体现田园野趣,重塑乡村价值,打造自然生态之美、绿色生产之美、宜居环境之美、乡风文明之美、生活幸福之美。
园艺村的河道治理,就是一个例子——如今园艺村的河道不止清澈,还会“呼吸”。位于村核心区域的大港公路东沟目前正试点开展河道生态修复。在疏通水体、改良底质的基础上,通过种植沉水植物吸收氮磷等,提升水体透明度;通过种植挺水植物,净化水质、固牢河坡;通过种植莲花等浮水植物点缀河道景观,由此构成了一个水生植物群落。另外,村里还通过投放贝类、螺类、鱼虾等水生动物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强化水体自净功能。
记者了解到,继园艺村后,崇明港西镇北双村、三星镇新安村、庙镇永乐村已入围2019年度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计划。另外,从去年下半年起,崇明启动了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目前,全区已累计启动推进19个市、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 联系人员:
- 联系电话:
- Q Q/电邮:
- 微信手机:
- 公司地址:
-
*联系方式仅供参考,自行联系与本网站无关,请注意交易风险自行承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