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在不少人眼中,上海应该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然而这却是贫困群体无法摆脱的现实。为了能最大限度减轻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努力使困难群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申城探索尝试一种创新的医疗救助模式———“四医联动”,以此发挥兜底保障作用。
四处借钱再去医院
家住长宁区的何女士突发尿毒症,家中所有收入全仰仗年长20多岁的丈夫一人支撑,一个月也只不过2000元左右。而何女士每月血液透析治疗费就要4000元,加上女儿要读书,生活早已入不敷出。每次去医院结账前,她几乎都要先到处问亲戚借钱,即便通过医疗救助实施报销后,每月也必须要支付2000元医疗费。
何女士所在的新泾镇时常提供临时救助、慈善救助,“但由于缺乏制度性保障,情况无法得到最根本的解决”,新泾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主任高韵添直言。上海自1997年实施医疗救助以来,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医疗救助制度。但由于这种医疗救助是后置式的,困难人员需“先垫付、再报销”,这对原本在经济上就捉襟见肘的低保人员来讲,仍然是相当头痛的事情。
变化发生在两年后,从2010年开始,长宁区在全市首推医疗救助新模式,此举由民政、财政、卫生和医疗保障四个部门联合出台,即“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服务+政府医疗救助+社会组织医疗帮扶”的一站式服务模式,简称”四医联动”。像何女士这样的困难群体首批被纳入享受这一救助模式的保障体系之内。
涵盖多类困难群体
在“四医联动”下,这些人群在二级医院(除门诊配药)就医时只需支付原本费用的10%,而在社区卫生中心就医则只需支付5%。举例来说,若低保对象医保范围内就诊花费200元,按50%医保统筹计算需自负100元,按市里现行门急诊医疗救助政策只能救助60%即60元的保障,而享受“四医联动”医疗救助的个人在社区卫生中心就医,只需当场支付自负部分的5%即5元;在区属二级医院就医,只需当场支付自负部分的10%即10元。困难人员绝大部分费用由医保基金和救助资金承担,减免力度达95%-97.5%,救助水平大大提高。
如此算来,何女士每月自己支付的医疗费用从2000元变成了400元,而且无需提前垫付。像这样享受到“四医联动”的困难群体还有很多很多。仅以新泾镇为例,近三年内每月就有300多名享受“四医联动”的困难人群前往社区医院就医。
“这一措施主要涵盖长宁区的民政特殊救助对象、低保人员、因病致贫人员、65岁以上物业老人等困难群体。”上海市长宁区民政局局长章维告诉记者,其将医保基金、救助资金、慈善资金进行统筹,利用现有医疗机构的服务载体,发挥资金使用的合力,减轻困难人员的就医负担。截至2018年9月,累计为1.28万人办理“四医联动”保障资格。因户口迁至外区、过世以及经济状况核对后不符合低保认定标准等因素,当前享受保障资格的有5788人。
将适当扩容救助对象
享受“四医联动”的居民,只需手持保障专用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就可接受全科团队医生治疗,或根据需要转诊至区属二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均实行实时结算,除去医疗保险支付费用外,民政救助资金承担部分当场减免,由医疗机构记帐。困难人员无需事后申请医疗救助,救助关口从事后向事前与事中转变,实现了一站式救助服务,从而避免困难人员缺乏首付资金而不敢就医的问题,也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矛盾的产生。
不过章维坦言,随着社会对民生问题的日益关注,一些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主要表现在对象不合规的就医行为致使公共资源的流失以及信息化手段欠完善等问题。她表示,相关部门将结合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四医联动”医疗保障制度。
记者了解到,长宁区“四医联动”医疗救助一站式信息平台现已进入技术开发阶段,预计今年11月将可上线。此外,新模式还将相应提高救助比例、适当扩容救助对象,让更多的困难家庭分享改革红利,切实应对严峻的因病留贫、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 联系人员:
- 联系电话:
- Q Q/电邮:
- 微信手机:
- 公司地址:
-
*联系方式仅供参考,自行联系与本网站无关,请注意交易风险自行承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