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岑,广西临桂县人。公元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以举人荐任崇明县令,忠爱为政。时值县治新迁,土城刚筑就遭倭寇犯境,唐率军民奋起抵抗,击退来敌。次年5月,倭寇复至,千户高才私通敌人,引寇入城,唐率众与敌巷战,不幸以身殉职。
为表彰其功绩,明嘉靖帝敕赠唐一岑为光禄寺丞,筑墓建祠于平洋沙旧城西南隅。公元1731年(清雍正九年),大学士樊鎏见烈士墓遭海水侵坍,尸骨暴露,出资以石棺盛殓,迁葬于吴家沙蟠龙镇。公元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知县曹文焕在墓地植树建祠。
1554年秋,倭寇再犯,唐一岑据土城抵抗,入夜,唐一岑率领城中军民出城杀寇,迫退倭寇逃至海上。两天后子夜,倭寇买通千户(明武官名)高才,潜入东门,唐一岑得报,带领100多位亲兵,出县衙50米处,与敌遭遇,发生巷战。
唐一岑一马当先,挥舞大刀,砍死数名倭寇,终因敌众我寡,加上唐一岑是一介文士,不谙武事,身负重伤,流血过多而殉国。
天已黎明,城中军民,闻讯唐一岑战死,县城失守,个个义愤填膺,在顾国,樊汉两位秀才组织号召下,高呼:“不杀倭寇,何以报唐公”,与倭寇展开血战,战至近午,杀死倭寇200多人,余敌逃窜,县城收获。
战后,崇明人民为抗倭英雄唐一岑举行隆重葬礼,遗体葬于县城西南角(1731年,迁葬今大同蟠龙镇,1990年,再迁葬县城东果林场)。这是崇明自开垦以来,第一次与外敌激战,由此崇明成为抗倭要地,明清两朝都视崇明为江防重镇。
为了表彰唐一岑英勇抗寇以身殉职的功绩,明世宗嘉靖帝敕赠唐一岑为光禄寺丞,谥“愍忠”,并筑墓建祠。
最初,墓和祠均建于平洋沙旧县城西南角,1732年迁至蟠龙镇东约500米处,后因年久失修,面目全非。
1957年,江苏省文化局将唐一岑墓列为二等古墓葬、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崇明县政府重新拨款对唐一岑墓加以修缮。
1976年,唐一岑祠堂因开河而被拆除。次年,上海市政府(此时崇明县已划管为上海市郊县)将唐一岑墓列为四类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由上海市政府拨款,将唐一岑墓再次迁于城桥镇东南螯山路中段苗圃路东侧。
新建唐一岑墓地占地面积1332平方米,墓台面积144平方米,用青石铺地坪。墓冢直径3米,高0.9米,墓冢前立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手书“明唐一岑墓”的石碑,石碑前置有一青石供桌。
- 联系人员:
- 联系电话:0
- Q Q/电邮:
- 微信手机:
- 公司地址:
-
*联系方式仅供参考,自行联系与本网站无关,请注意交易风险自行承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