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本市社会救助水平将逐年增长,预计今年4月起,本市低保标准将上调90元,意味着从去年的880元增加到970元,这是记者从昨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信息。
低保调整增幅10%左右
至2016年底,全市基本生活救助对象约20.45万人(城镇低保对象16.82万人、农村低保对象3.38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去年,全市合计支出社会救助资金23.83亿元,其中城乡低保资金17.75亿元。
为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从2012年的570元和430元统一提高至2016年的880元。
据市民政局副局长桂余才介绍,“十三五”期间,社会救助水平要逐年增长,今年的社会救助低保标准调整目前正在走程序。预计4月将出台新政策,低保标准的增幅要高于本市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大概在10%左右,约90元。
另一方面,本市于2013年出台政策,对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给予基本生活保障。2016年进一步扩大政策受益面,取消低收入家庭住院医疗救助病种限制并提高救助标准,推行医疗救助“一站式”实时结算,将事后救助向事前、事中拓展。
敬老卡优待功能有望强化
2016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实施普惠性质的“老年综合津贴”制度。截至目前,全市共受理308万老年人申请,累计发放资金超过48亿元。在2016年上海民生问题问卷调查中,“实施老年综合津贴制度”认同度最高。
市民政局副局长蒋蕊介绍,今后“老年综合津贴”制度或将在两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方面是针对某些特殊情况的老年人,例如因种种原因不便于亲自办理、亲自申请的,他们将考虑如何在制度、操作上予以尽可能的便利。另一方面,市民政局正在对进一步提升“敬老卡”优待功能做调查,在7.3万份回复中,排名前三的是希望在医院、旅游景点、银行方面加大优待措施。
“长者照护之家”年内全覆盖
在养老服务方面,本市着力构建涵盖养老服务供给、服务保障、政策支撑、需求评估、行业监管“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上海连续多年将养老床位建设、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全市养老床位总量由2012年的10.5万张,增加到2016年13.2万张,养老机构702家;积极探索符合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养老服务模式,建成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长者照护之家”73个;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88个、社区助餐点633个;推动各街镇打造老年宜居社区,目前全市已有139个社区开展了试点,建成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2个;40家街镇正在探索让老年人可知、可选、可及、可用的“养老服务包”。
蒋蕊表示,本市今年依旧把新增50家“长者照护之家”列为市政府实事,年底将建成123个“长者照护之家”,实现全覆盖。
此外,本市整合形成统一的老年照护等级评估标准,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目前已在16个区全面开展,基本建立了养老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准入管理机制。截至目前累计申请评估2.6万人,已评估2.1万人,经评估的老年人公平、及时地享受了相应的基本养老服务。
2020年养老护理人员增4.5万人
在医养结合保障方面,本市2015至2017年连续将“新增50家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到2016年底,全市养老机构中有34.7%设有医疗机构;今年底将实现全市社区托养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服务全覆盖。
在人力资源保障方面,实施技能提升专项行动计划,全市建立了16个养老护理员实训基地;出台了加强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技能培训,并探索定向培养、委托培养机制,募集社会资金对高技能养老护理员进行奖励,力争到2020年,全市养老护理人员新增4.5万人,全员持证上岗率要达到95%以上,其中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持证率超过30%。
信息化保障方面,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信息化,“上海市综合为老服务平台”上线,打造为老信息服务的“统一门户”,养老行业管理的“统一入口”,涉老领域的“统一数据库”。
- 联系人员:
- 联系电话:0
- Q Q/电邮:
- 微信手机:
- 公司地址:
-
*联系方式仅供参考,自行联系与本网站无关,请注意交易风险自行承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