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近日相继宣布将逐步取消漫游费,存在了20多年的漫游费终于要退出历史舞台。取消漫游费是电信业改革的必然趋势,标志着我国通信行业将迎来全面流量竞争时代。随着市场竞争逐步深化,倒逼力量不断加强,人们有理由期待更多“化石收费”逐步消亡,使电信用户享受改革红利。
取消漫游费有了时间表
三大运营商取消漫游费的举措和时间点不一:中国电信今年开始逐步取消漫游费;中国移动将于年内停售包含漫游费的套餐;中国联通从10月1日起取消集团含漫游费套餐。
记者了解到,三大运营商在各地发行了不少仅包含语音等传统业务的本地入门套餐,这部分用户逐渐成为支付漫游费的主力。此次,运营商表示将停止销售含有漫游费的新套餐,但使用含有漫游费老套餐的用户的漫游费将依旧存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是保持老套餐还是选择不含漫游费的新套餐。
“运营商实施老用户漫游费取消工作预计在明年,但梳理海量的在用套餐,工作量非常大,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说。
消费者关心的是,逐步取消漫游费会让用户的通信支出明显下降吗?
手机用户最多的中国移动,是三家运营商中的漫游费受益大户,也是取消含漫游费套餐最彻底的一家。中国移动2016年中期业绩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总客户数达到8.37亿户,其中4G和3G用户为5.61亿户,2G用户为2.75亿户。2G用户很多都是以本地通话为主,支付漫游费的比例并不高,通话时长也相对较短。目前,3G、4G套餐门槛普遍高于2G套餐,所以不常去外地的2G用户通过更换套餐去掉漫游费,不会降低其整体支出;常去外地的2G漫游用户,在更换套餐后通信支出将大幅降低。
流量竞争时代呼之欲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期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已达6.56亿。
同时,据中国移动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移动用户手机上网流量同比增长133.9%,无线上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9.7%,占通信服务收入比提升至43.3%。
移动用户消耗流量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4倍。反观传统业务,语音通话时长同比减少441亿分钟、短信同比减少214亿条。中国移动流量收入首次超过传统业务,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掏出手机玩游戏、订机票、买东西、导航已成为大众的生活习惯。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激发技术和模式的创新,推动通信、信息产业革新、不断升级。
国内手机漫游费起源于1994年原邮电部发布的《关于加强移动电话机管理和调整移动电话资费标准的通知》,规定国内漫游通话费主叫每分钟不得超过0.6元,被叫每分钟不超过0.4元。放眼全球,美国多家主流运营商已不收取国内漫游费;在韩国,不少运营商推出了以流量为主的套餐,免费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已逐步开始推广;欧盟决定明年6月完全取消成员国之间手机漫游费。世界范围看,不仅漫游费即将成为过去,语音通话和短信等传统业务也正在逐步向免费附加服务进化,全面流量竞争时代呼之欲出。
业内专家预测,未来语音通话和短信等服务统一纳入以流量计费为主的新经营模式有望形成。随着物联网的兴起,人们将通过网络连接身边大部分日常生活用品,大到一辆汽车,小到一根笔;5G将于几年后商用,届时的移动应用将更加丰富多彩。
化繁为简,运用统一流量计费,从过去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中解脱,一个注重服务品质、用户体验、个性化和透明消费的全面流量竞争时代即将开始。
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作为普通用户,我们希望取消漫游费套餐只是个开始,其他收费项目也能赶快瘦瘦身。”北京市民徐晶告诉记者,自己现在的通信收费项目中还包含来电显示费等费用,“我看到网上说来电显示服务成本很低,运营商收了这么多年还要继续收下去,感觉有些不合理。”
取消漫游费的举措固然值得肯定,但运营商还需不断顺应市场发展趋势,优化业务结构,向以流量为主的经营模式转型,将创新作为企业核心要务。
据了解,中国电信此前已开始推出全流量计费服务。通信专家项立刚认为,运营商完全按流量计费是大势所趋,这样的计费方式对消费者来说提供了更多自主权。“以往一个套餐中的通话业务与流量不能互换互补,但按照流量计费就允许消费者按照需求随意选择转换,提高套餐内容的使用效率。”随着流量统一计费方式的逐步推广,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流量服务功能将逐步替代传统服务项目,这必然将加速传统收费项目走向消亡。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李永壮认为,取消漫游费为迎接全面流量竞争时代开了个好头。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用户数据中蕴藏着海量商机,运营商可拓展与用户的线上互动,听取用户的声音,通过数据挖掘探索推出更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定制服务。还应在流量经营等新业务领域下大力气创新和探索,发掘流量消费新亮点。
- 联系人员:
- 联系电话:0
- Q Q/电邮:
- 微信手机:
- 公司地址:
-
*联系方式仅供参考,自行联系与本网站无关,请注意交易风险自行承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