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五更鸡鸣鹁鸪啼,丫头嫁了太湖西。青山竹园望不见,浪白涛涛哪得归……”1月31日晚,由中共上海市崇明县委宣传部、崇明县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办的《沙上风》崇明根源音乐会在上海大剧院中剧院举行,独具韵味的崇明山歌让现场充满了特别的旋律,这也是崇明山歌首次以音乐会的形式搬上剧院舞台。
音乐会邀请到上海轻音乐团倾情呈现崇明山歌专辑《潮汐》中的九首歌曲,而素有“亚洲第一排箫王子”之称的杜聪也在音乐会上精彩献艺。同时,音乐会的舞美设计全面展现崇明的风土人情,让观众更能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崇明山歌的原汁原味。
作为上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崇明山歌,拥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长久以来默默地在历史长河中吟唱、流传。著名作家徐刚曾在《中国崇明山歌集》的序言中分析过崇明山歌的特色:“一是发音高亢,自编自唱。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河口冲积而成的沙岛。受大江大海的影响,加之芦苇丛林形成的河湾阻隔,必须发大声才能听见,所以形成了崇明人高亢、洪亮的声音;二是吴语特色。崇明方言属吴语,因为江海阻隔,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很少受外来语言的影响,因而是吴语北部边界稳定、古老、古意浓重的一种方言,这也是崇明山歌之所以与众不同的语言氛围所在。”
然而,正如诸多其他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崇明山歌渐渐与社会脱节,面临着消逝的局面。如何保护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崇明山歌,使之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是崇明山歌难以避免的难题。
2010年,崇明县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崇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中心发起保护崇明山歌活动,专门组织人员收集、整理崇明山歌,历时三年,于2013年1月出版《中国崇明山歌集》。山歌集主要选取了1987年崇明民间文学集成乡(镇)卷本,同时,增加了2006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收集到的一些崇明山歌,共收录歌曲六百多首。《山歌集》的出版为崇明山歌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15年,在崇明当地政府的牵头和支持下,一场旨在把崇明山歌推向大众的活动展开了。历时一年,由上海蕙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的崇明山歌专辑——《潮汐》即将面世。《潮汐》内含9首歌曲,所收录的素材中,既有原始的崇明山歌也有创编后的新民歌,旨在用现代编曲方式对古老的民歌进行再创造,尝试以现代人更易接受的方式去推广崇明山歌,以飨听者。
崇明山歌传承人之一的张小末全神贯注聆听。如今她在文化站工作,唱歌、排演山歌剧、传承山歌,成了日常生活一部分,“这六七年,社会对崇明山歌重视程度,比以往又大大上了一个台阶。”作为上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崇明山歌拥有1300多年历史,长久以来默默地在历史长河中吟唱、流传。昨天的音乐会演绎形式,在张小末认知中还是第一次。上海轻音乐团呈现崇明山歌专辑《潮汐》的9首歌曲,既有原始的崇明山歌,也有创编后的新民歌,旨在用现代编曲方式对古老的民歌进行再创造,尝试以现代人更易接受的方式去推广崇明山歌。
像诸多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一样,崇明山歌一度濒临断层危机。2010年崇明县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崇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中心发起保护崇明山歌活动,专门组织人员收集、整理崇明山歌,历时3年,于2013年1月出版《中国崇明山歌集》。山歌集主要选取1987年崇明民间文学集成乡(镇)卷本,同时增加了2006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收集到的一些崇明山歌,共收录歌曲600多首。
崇明县文广局局长黄海盛表示,“这几年崇明与岛外联系多了,海岛方言、农业生活都在逐渐改变,我们一直思考在保护山歌曲调原味的同时,如何创新吸引年轻人。”对崇明山歌而言,一张唱片专辑、一台音乐会只是起点,张小末、黄海盛还有许多崇明人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 联系人员:
- 联系电话:0
- Q Q/电邮:
- 微信手机:
- 公司地址:
-
*联系方式仅供参考,自行联系与本网站无关,请注意交易风险自行承担*
网友评论